当前位置:首页 > 幼教

42年跟踪采访6000人, 结果出人意料: 什么样的孩子, 更有出息?

作者 | 李核桃

西安一个初三男孩,膝盖疼得厉害,已经到了不能走路、需要爸爸背着走的地步。

一开始,家人将他带到骨科。可无论做了多少检查都查不出病因。

有人介绍他们去精神科看看,奇迹出现了——男孩第三天就可以正常走路了。

治疗方式很简单:心理暗示治疗+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

精神科医生说:男孩的疾病,主要是心理症状的躯体化。

心理症状的躯体化,通俗来讲,就是人心理不适时,不表现为焦虑、恐惧等情绪,而是出现躯体症状,比如头昏头痛、胸闷气短、耳鸣乏力、睡眠障碍、厌食、腹胀等。

而这个男孩面临中考,学习压力大,不久前又被老师批评过,心理比较煎熬,这才出现了躯体上的不适,膝盖越来越疼。

看来,孩子的心理问题真不是一句“矫情”就能带过,也不能仅仅归结于孩子抗压能力差。

只是以前大家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多真相被掩盖了。

孩子的压力,为何这么大?

湖北有一个9岁女孩,眉毛和睫毛全掉光了,头上也有多处秃了。

家长一开始还以为孩子缺少微量元素,带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女孩得了焦虑症。

只因为妈妈为她报了6个培优班,还要求她每次考试必须前三。

压力山大的孩子每天都忙得喘不过气来,焦虑的情绪找不到发泄口。

一次偶然扯掉睫毛后,她发现痛感可以让她兴奋,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养成了一簇一簇拔自己毛发的习惯。

妈妈又心疼又自责,后悔不该逼孩子太紧。

何必等到孩子出现问题,才后悔当初逼迫太甚呢?

武志红说:“压力太大,会把人压垮。但这么简单的真理,却好像只有少数人才懂得。”

很多大人,习惯用过来的人的经验告诫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会过得如何如何不好。

再不听话的孩子,也会把大人的话听到心理,而后逼迫自己。

想起某年高考,一个才上六年级的男孩被家长逼着“参加”高考,在考场外候场两天感受高考氛围。

他本来刚考完小升初,准备暑假好好玩玩。

可一想到几年之后这么严肃的考试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所有的快乐都消失了。

只能一边皱着眉头说:“我们这些学生真的太难了”,

一边又违心地说:“回去得好好学习了”。

孩子是最容易接受影响的群体,他们天生并不会焦虑,而是外在环境的逼迫让他们感觉压力山大。

他们不得不收敛自己爱玩爱闹的天性,违心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挣扎、拧巴久了,心理问题就产生了。

过去的我们,为何不会有心理问题?

这些年,每当孩子有心理问题爆出时,总有些人不以为然:我们小时候也被打被骂、被老师批评,还不是过得好好的?说来说去,还是现在的孩子太娇气了。

此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小时候的确也是这么过来的。

但也应该看到今天的教育环境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孩子缺乏发泄的渠道,不能放肆地打打闹闹、上蹿下跳地释放负面情绪。

《少年说》中的高二男生张晨曦,鼓足勇气登台向父母道歉,承认叛逆期时让父母担心了,保证以后一定好好的、让父母为他骄傲。

本以为,父母会为他的懂事而欣慰。

没想到父亲却说:“你喜欢打篮球,但爸爸还是想跟你说一下:成绩还是最主要的,你的篮球时间应该要控制一下。”

平常学业紧张,他也只是星期天下午跟同学打打篮球而已,爸爸却不允许。

张晨曦就忍不住辩解:“我每次打球,是我整个学生阶段最快乐的时间。打球都是跟同学一起,大家有说有笑。你知道我在家里、学校有多压抑吗?

每次我最期待就是体育课、体育锻炼课。回家写完作业,待在家里我什么也不做。我能出去打球,现在你还让我再......”

说着说着,这个大男孩竟然当众哭了起来。

但最后,他还是强忍着眼泪保证:

“我知道学习最重要,篮球时间我会自己缩减,我也会管好自己,下次再也不会让你们担心了。”

孩子真的已经很懂事了。

他一方面要求自己好好学习、不让父母操心,一方面又压抑着自己对篮球的渴望,不让父母难过。

唯独没照顾到的事,自己的压力又该如何释放。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

现代的孩子,每天早上七八点坐到教室里,坐到下午5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11点半。

周六、周日又被各种培训班占上了。这样的生活不是一天,而是12年!这人不疯才怪!

反观我们小时候:

放学一写完作业,可以玩到天黑、妈妈叫你回家吃饭,多尽兴!什么家长的责骂、老师的管教,全都排解掉了。

而现在的孩子呢?

小时候,家长不放心他下楼玩,只能困在家里写作业,或者与电子产品为伴。

长大后,孩子的学业压力又大了,更不能轻易下楼玩了,连电子产品也不允许玩了。

每天被学习、唠叨、批评围绕却又缺乏渠道排解的孩子,精神上不出问题才怪!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一个“解压神器”

教育学这尹建莉说:“孩子内心有压力,必须有一个方式去发泄,如果被堵了,将形成内伤。”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解压方式。

(1)用爱好解压

作家周国平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想起山东广告状元孟令昊,想起山东高考状元孟令昊,当年以71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秘诀就是热爱大提琴。

众所周知,山东考生多,高考压力大。

可不管学习多累,他每天都要练习3个小时的大提琴,通过练琴感受到心灵的安宁,释放压力。

让孩子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教育,不一定是天天唠叨他好好学习,而是他在学习之外有执著坚持的爱好。

爱好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本身就让孩子觉得美好,感觉心理平和、踏实。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就是允许他在单调重复的学习重压之下合理发泄情绪、释放压力。

(2)用运动解压

四川泸县有一个15岁女孩,正面临中考,是学业最紧张的阶段。

但她却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孩子,秘诀就是:每天光脚在水泥地上练习一会儿舞蹈。

她没有舞蹈鞋,没有舞蹈室,只是光脚在家门口宽阔的水泥地上跳一跳。

即使偶尔摔倒了也没关系,她大笑着爬起来,接着练。

“我的学习压力也很大,每天我会通过跳舞来放松我自己的压力。”

运动对于孩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强身健体。

孩子每天学习,大脑高度兴奋,管控运动的小脑却得不到刺激。久而久之,会导致脑部神经兴奋抑制不均衡,晚上睡不着觉,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困扰。

而且,运动本身就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心情烦闷的时候,运动就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建议,5~17岁孩子,平均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3天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

学习之余,家长也可以经常陪孩子跑跑步、打打球等,陪伴孩子放松身心。

(3)用丰富多彩的生活解压

身心放松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教育学博士钱志亮说:

“有充足的睡眠,可以好好长身体;

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自在地疯跑、畅快地运动、投入地观察自然万物、和小伙伴玩游戏、或者只是静静地放空、发呆……

这样的生活会让孩子每天兴致勃勃,感受着生活的乐趣,激发出内在生命力。”

现在的孩子,每天生活都很单调:在学校学习七八个小时,再回家做作业两三个小时,除去必要的吃喝拉撒,几乎没有时间放松。

这样单调重复的日子,很难让人开心快乐。

所以,家长要尽可能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创造条件让孩子放松身心。

比如周末可以带到大自然中畅玩一番,或者叫几个朋友野餐一番,或者带孩子跟自己的同学聚一聚,或者带孩子参加一些有趣的展览、户外活动等。

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但能释放孩子的身心、而且还能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又能增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情,一举多得。

寓教于乐,莫过于此。

真正的学霸,都很会玩

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用42年跟踪采访了6000个人,结果发现:

那些从小能够自幼玩耍的孩子,无论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更强。

而那些没能够无拘无束玩耍过的孩子,长大后更难适应新环境,也很难快乐。

为什么玩会让孩子更优秀呢?

儿童发育专家戴维·埃尔金德解释道:因为玩就像“万花筒”,既有随机性,又有创造性,还能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当他们遇到意外情况或处于新环境时,将更具竞争优势。”

翻翻历届高考状元、高分学霸会发现,那些真正顶尖的学霸,都不是死学习的书呆子,相反都很会玩。

所以,如果你想有一个心理健康又成绩优秀的孩子,那就经常带他出去好好玩一玩吧!

好的教育,绝不是将孩子锁在屋里闷头做题。

而是帮他推开窗,让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带他走出房间,感受外面的大好春光。

仅仅晒晒太阳,他的心情也会明朗起来呢。

——End——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