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泛指在一个班级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其主要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的正确率较低;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欠账太多,有时知道方法,却不知如何运用,又或是知道答案却不明其理;测试成绩通常在40分至65分徘徊。
“学困生”由多重因素作用形成,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地理环境原因。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太阳辐射强烈。严重的缺氧环境容易造成学生记忆能力低下,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特别是自身相对懒散的学生不愿意学习。
社会环境因素。首先,体现在“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现在部分家长认为只要能赚钱就是有出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管不问,有些家长只在学生开学报名时来学校一次,其余时间,老师请也请不来;其次,受娱乐圈收入的影响,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一年的收入,不如明星唱一首歌、出演一部电影、球星踢一场球、流量明星直播带一次货。一些家长就算送学生去参加艺体培训也不愿意花点心思提高学生的成绩。
家长自身原因。以我校为例,我校学生以打工人员子女居多,家长的生活压力较大,无暇顾及学生,部分工作稳定的家长,也是工作繁忙,没有太多闲余时间。同时,一个班级里,“学困生”大概率来自离异家庭,一些家长只负责出钱,至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则完全依赖住校或者送到全托班。
教师的原因。教师的本职是教书育人,但如今,有越来越多与教学无关的担子压在了教师身上,再准确点说,是压在了班主任身上,为什么大多数中小学班主任要让年轻教师担任,就是因为无论是教学任务还是非教学任务都太过繁重。
中小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基石,自然要打得牢固一些,所以,教师要事无巨细、倾注很多心血,协同家长一起关注孩子各个方面的成长与发展。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如今,使老师感到最疲惫的,不是每天的各种教学任务,各种检查、填写表格之类的琐事反而成为让教师分心、心力交瘁的负担。例如,每次迎接相关检查,教师都要提前准备听课的所有流程,安排由哪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问多少个问题,诸如这样变相浪费师生时间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
虽然早就有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文件,但实实在在落到实处还需假以时日,对于这一点,教师们也很无奈,时间长了,造成教师身心俱疲,这对基础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危害,为了维持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该做出相应的号召与改变。教师们更应该坚守自己初心,将重心放在教授知识上,让教育的本心回归课堂,警惕为了评优评先逐渐迷失自己,认真教学,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转困学为乐学,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学生心灵,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学困生”更应给予关心和爱。要想做“学困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心灵,教师就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与他们建立一个友好、平等的关系。这时,学生就会主动把老师当朋友、亲人,从而倾吐心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朋友。让学生由喜欢一个老师自然而然喜欢听这个老师讲的课。
抓住闪光点、矫正心态,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人们常说“胸无大志品德差,不爱读书学习差。”然而,“学困生”并非都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很有上进心的。以我班一名“学困生”为例,看见教室窗子有一块玻璃出现破裂,他主动量好尺寸,把玻璃裁回来,与几个同学一起换掉了有裂的玻璃。第二天上课,笔者发现那块玻璃被换,经过调查核实,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引导班里学生重新认识他,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劲头比较足,到期末考试时,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获得了进步奖。由此可见,教育者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降低难度、强化实例,让“学困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对学习知识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学习兴趣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为避免“学困生”破罐子破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控制进度,本着“浅、慢、粗”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实施教学。例如,在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举一反三,举多胜少,在教学中,指明“学困生”学习的具体目标和方法,要求“学困生”首先掌握计算题的计算方法,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数学概念和公式,掌握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方法。在抽学生上讲台上做题时,尽量让“学困生”做相对简单的题,这样,他们做对题的概率就很大,从而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老师的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但是,教师可以组织班里成绩优异的学生一对一帮助“学困生”,利用课外时间把所学的基础内容由他们再给“学困生”讲解一遍。然后由老师布置2-3道与当天内容相关且较简单的题目由他们给“学困生”解答。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成绩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把好考试关,树立“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有意识地挑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给他们做,让“学困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把知识学好。在考试前,应对“学困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逐步改变他们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的印象,增强“学困生”的自信与自尊。
总之,“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稳定、反复等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转化“学困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的过程,要反复抓、耐心抓。不能因为“学困生”出现反复就丧失信心,更不能就此放弃。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帮助“学困生”认识自身不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其抵御社会上不良诱因的能力。如此,教师的付出才会有收获,也才能真正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作者单位:西藏军区拉萨八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