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高校的封校、解封断断续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无法顺利毕业或是正常进行大四的社会实习,导致应届毕业生可能会面临延缓毕业、就业的情况。据有关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达到历年最高。
这样庞大的待就业数据,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上“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
明明待就业人数够多,而新增的就业岗位也不少,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呢?但只要稍微转换一下思维就可以发现,社会提供的岗位是不一致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具有同一工作性质、内容、薪资的岗位,在不同企业的就业人数也会大不相同。
而应届毕业生们所就读的专业也是形形色色的,同时毕业生们的就业心理也存在着偏差。对于就业岗位,一些毕业生会对该企业的规模、是否为上市公司等信息纳入考虑范围。而对于企业规模大小和是否上市不那么上心的毕业生,则更注重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目标岗位对自身成长是否有益。
也正因为无论是在就业岗位提供上,还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要求上,都满足不了社会就业岗位与待就业人群的完全匹配,从而导致“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
就业困难已经成为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而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现象也依旧会存在,甚至加重。无法改变的社会现象,就急需就业单位招人制度的变革,以及应届毕业生们的自我改变,只有产生分歧的双方主体同时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缓解这一现象,共同打造和谐完善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