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乖乖女”上大学后状态崩溃, 无奈选择休学, 原因却在小时候

“你要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

在“知识改变命运”观念的影响下,几乎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都非常关注,甚至“上大学”成为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核心,以至于让孩子感觉,这一辈子就是为“上大学”而存在的,至于考上了大学后做什么,他们一点概念都没有。

老张(化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女儿寒窗苦读十二载,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竟然落下了抑郁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他女儿楠楠的高中说起。一直以来,楠楠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为了让她能考上大学,老张通过关系,让她进入一所衡水模式的民办高中。

经过3年努力,楠楠的高考发挥不太理想,只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学,但还是比她留在本县的很多老同学都考得好,一家人经过商量,最后决定楠楠还是如期去学校报到。

没想到这一去报到,就使楠楠变成了另一个人。

去年快期末时,楠楠的辅导员打电话给老张,跟他说楠楠的状态持续不对劲,建议家长带她回家,并去看看心理医生。

结果,楠楠被查出可能有重度抑郁症状。

老张听到这个结果,简直不敢相信:我女儿以前都好好的,怎么上大学就抑郁了呢?主要还是楠楠适应不了大学的生活。

楠楠属于比较被动型的性格,是典型的“乖乖女”,一直以来不是在家里有爸爸妈妈替她想好了要做什么,就是在学校里有老师的安排,而她自己只要照着父母和老师的意思去做就行了,很习惯衡水教育那种整齐划一的生活。但大学的生活大不一样,在大学里老师不会太约束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课程学习之外,所有学生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安排,加上二本大学的纪律更加宽松,跟在高中的生活模式截然相反。

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着不同的事情,让楠楠感觉在大学里没有高中时单纯、快乐,难以交到知心朋友,于是产生了心态上的失衡,情绪非常低落,整日愁眉不展, 对人生的前途感到灰暗、渺茫,甚至产生极端的悲观消极的想法和行为。

据楠楠自述,她经常会产生深深的负罪感,认为对不起家人、对不起社会,认为自己是“废人”,没有自己的目标。

为了让楠楠尽快好起来,老张向学校申请了停学半年,经常带她去看心理医生。

其实,楠楠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孩子上大学后都会陷入“我要做什么”“我为什么活着”“人生没有意义”的思想困境,被称为“空心病”。

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有普遍的共同点,那就是上大学前,父母非常重视他们的学习,什么都替他们安排好了,而孩子们也把“考大学”作为终极目标,每天想的就是努力提高成绩,其他方面不需要考虑。但是自从他们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这个理想就已经圆满了。

而大学里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都跟基础教育阶段全然不同,没有人再帮他们安排、也没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办,这时候他们就陷入了迷茫,失去了目标,有的人不仅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对其他很多事情都没了热情,既不想去学生会竞选干部,也不想到社团培养爱好,就连玩游戏也觉得没劲。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变“废”了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时候他们接受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除了关注学习之外,没有其他方面的兴趣,父母也极少跟他们探讨读书之外的话题。要想避免孩子长大后,家长就要转变教育理念,不再“唯成绩论”,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强弓易折,将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全、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懂得释放自己压力的人,才能走得更长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