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如何避免笨拙的勤奋?

超努力,但是成绩不行。天天读书到深夜,考试还是一塌糊涂......难道真的是命犯“学习”?怎么会有天生跟学习......

很多同学都在抱怨自己学习效率低下,即使再怎么想学好,可知识背不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书做题就开始犯愁。

今天,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用力,还要避免用蛮力,才能事半功倍。

如今,很多同学都知道努力学习的重要性,不过,在这些为学习付诸行动的同学中,也分“进步神速者”和“缓慢前行者”。

“进步神速者”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学霸”,他们能用一个月时间学习完普通人三个月可能都完不成的事情,他们在用更多的时间去建立符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也就是俗称的“学霸模式”。

而“缓慢前行者”则是那些始终在努力的状态,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的人,按部就班,按固有的逻辑学习,他们在成长,但进步缓慢。

这两者的差距不是在于他们的天赋和能力,而是在于思维方式。

表面上勤奋?还是把事情搞定?

没错,他们看上去是很勤奋。但很可惜,这都是“劣质”的勤奋。

他们上课只顾抄笔记,却没有时间思考老师的话,错过了思维升级的机会。

他们以为把知识记在本上,知识就是自己的了,但那个笔记本从没被翻开过第二遍。

他们确实问了很多问题,但大多数都毫无营养。问老师“这一题怎么做”,和自己看参考答案没什么区别。

他们整天忙忙碌碌,表现地很勤奋,却忽视了真正的目标:提高英语水平。

想提高英语水平,有“学”这个动作还远远不够,你要时刻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我学到的东西对达成目标有帮助吗?

想背单词?

花一下午时间,背20页单词书是没用的。遮上中文,能说出多少个词的意思,才是有用的。

想练听力?

坐地铁时心不在焉听1个小时VOA是没用的。回过头来,对照原文,重听没听清的地方,才是有用的。

这些道理,无比浅显,但为什么大量的人都选择无视呢?

怎样避免“勤奋的假象”?

想要避免这样的假象,以下六个误区,一定要学会避免:

1. 疲劳式学习,不会自我调整。

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刻苦学习就会有收获高分,即使在疲劳的时候依然要坚持,可是当大家疲劳的时候,思路会变得不清晰,同时在面对大量的知识,就会感觉乏味,甚至失去兴趣。甚至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易走神,学过的部分内容易忘记。

一些学生由于长时间不注意休息,身体素质急速下降,甚至生病。这样一来,要想高效地学习,可能性不大。

2. 重复式学习,不会巧抓重点。

等高考结束后,如果有心把自己曾经做过的试卷、作业、资料等拿出来看看,一定会发现重复了大量同样的内容,甚至是原题。

还有一些同学将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到无限大的题海中。从做题的时间上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从做题的数量上看,面前的一堆纸张已经说明了问题。那么现实中能解决了多少属于自己的问题才是关键。

3. 粗犷式学习,不会灵活运用。

现在的考试,很少回去考查那些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大部分集中在理解和运用上,如果知识不能体系化,仅仅靠死记硬背的话,即便能对考点倒背如流,考试分数可能依旧不理想。

特别是一些政史的考试,很多人觉得背书是根本出路,某某科如何背,可想而知,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在接下来备考中遇到的困难有多大。

4. 被动式学习,不会安排规划。

很多同学都是被动地跟着学校复习的节奏走,自己遇到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更没有得到解决,那你怎么能做到不断的完善和进步呢?

中高考竞争强度可想而知,谁能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解决,谁就能脱颖而出。

5. 自闭式学习,不会运用资源。

作为中学生,要合理地运用资源,可供选择的资源有老师、资料、同学等等。

现实中,你遇到的难题,也许对别人来说,不是什么难题,但是很多人由于性格的因素,觉得一切靠自己,需要别人帮助却不好意思表达出来。

6. 焦虑式学习,不会调整心态。

很多学生由于自己学习效率不高,尤其是到了高三害怕看到“高考倒计时”牌,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被时间追着跑,而不是自己合理的应用时间。

还有的学生由于对学习认识方面的存在不足,觉得难题、瘸腿科目就很难补上了,随着时间离高考越来越近,变得很纠结,纠结这个词以前解释过:

用一半的时间怀疑自己,用一半的时间来宽容自己,结果整天把自己弄得不快乐,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当然影响学习备考效率的心态因素很多,需要及时调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