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世界大学三大权威榜单, 揭开商业化的面纱, 网友: 必须拒绝才对

随着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发布声明,从2022年起不再向世界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不再关注世界大学的排名。

这就意味着,我国内地高校,终于对“世界大学排名”“亮剑”了。也敢于向“世界大学排名”说“不”了。

对此,绝大多数网友对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的果敢行为,纷纷翘起大拇指点赞,为以上三所高校的首创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当然,也有少数网友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玩不出名堂”来,就干脆不跟“洋排名”玩了。

甚至有人阴阳怪气地说,中国人民大学“连一个院士”也没有,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不可能得到很高的位置;南京大学也侧重文科,自然也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兰州大学位置偏僻,近年来学校高素质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不理想,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和兰州大学,在国内高校排行榜上也不被看好,很难想象能够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诸如此类的言论,居然会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点赞、置顶,这简直就是一件令那些对世界大学排名比较内行的网友“无语”的事情。

为什么要对世界大学排名说“不”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世界大学排名的由来。

一、U.S.News大学排行榜,揭开了商业化排名的序幕

U.S.News是美国一家名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纸,这家报纸于1983年首次推出美国高校的大学排名,这一无意识的举动,意外地获得极好的社会影响。

U.S.News美国大学排行榜,一直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排名。虽然U.S.News美国大学排行榜是公益性的排名,但是,它对于U.S.News报纸的商业化运作起到的推波助澜作用,是外行人根本不可能预料到的。

二、软科世界大学排名,推动了“世界大学排名”热潮的到来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登上的历史舞台,《软科世界大学排名》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的出台,是为了适应我国“出国留学热潮”下,家长、学生选择国外高校而作出的一种尝试,使广大家长、学生对国外高校有了更加直观化的认识。“神秘的外国高校”也就逐步“数字化”了。

《软科世界大学排名》一经“登台亮相”,就被具有“商业意识”的国外商业机构“嗅到了商机”。2004年,原来曾是一家、后来分道扬镳的泰晤士和QS,分别推出自己的世界大学排名,这就是《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的由来。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的推出,起初也是带有公益的性质,而意想不到的是,吸引了中国内地10—20万留学生前往英国,给英国高等教育和国民经济,带去了近千亿美元的收入。

于是,英国乃至一些国外的大学为了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急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排名,以获得更多、更高的留学费用。于是,泰晤士、QS世界大学排名就发生了“蜕变”。

通过这些商业机构的运作和巧妙“包装”,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赫赫有名”的五星级大学。也正是这张“五星级大学”的面子,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想提高世界大学的排名吗?请交赞助费吧!”这种经营模式,成了国外一部分高校心照不宣的“成名捷径”。

三、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的推出,也顺应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

2014年,U.S.News也“照葫芦画瓢”,推出了U.S.News版的《U.S.News世界大学排名》。这一排名,为美国的高校吸引了世界上大量的留学生,据了解,我国在美国近40万留学生,大多数是冲着“世界排名”去的。

因此,《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给美国高等教育带去了数万亿的学费收入,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表面上看,国外三大世界大学权威排行榜都打着“公益性”的旗帜,但其“商业化排名”的本质,内行人一看便知。

正是大学排名有利可图,国际和国内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排名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各种排名也良莠不齐,几乎都成了网友们“评头论足”和茶余饭后的谈资。饱受人们“诟病”。

四、国外三大所谓“权威”排行榜,排名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稍有常识的人,就能够很轻易地发现,《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更侧重论文和教学环境,国际化也占据了10%左右的比重。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侧重学术,也非常侧重论文发表和被高频引用。

《QS世界大学排名》标准,是将学术、论文和国际化三个指标合为一体。

应该说,以上三种排名各有侧重,也各有自己的评价体系,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是否会增加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支出,网友们自有公论。

但总的来看,一味地追求已经变质、变味的“商业化”世界大学排名,必然会引导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向歧途,“为了排名而排名”。再加上所谓的“世界大学权威排名”漠视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存在,其“国际化”指标的衡量体系,明显对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不利。

与其在“商业化世界大学排名”中沉沦,还不如坚决与它们分道扬镳,建设自己的、科学的、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评价体系。真正发挥高等教育排名在推动高等教育良性发展上的功能,实现我国高校文理并重,比翼齐飞的多元发展的高等教育格局,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制度和体系来。

在这一点上,相信广大网友与我们是不谋而合的,愿“英雄所见略同”成为我们之间共同的心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