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抑郁症之家-41期望的错配

作家王小波说过:“愤怒乃是来自自身的无能”。通常对自身有高期望的人或背负高期望的人,达不成期望的时候才会出现抑郁。我记得自己是复读考上的不入流的二本学校,在一所座落在湖南西南边的山区城市里面师范学校,刚刚晋升为本科不到3年。在我生活成长的湘北小县城,80%的人口都从事农业。新世纪初年,职业中专是被认为不入流或成绩差的人才去读的学校。所以当时有言戏谑:“进去的是文盲,出来的是流氓”。但凡家庭里面有点能力的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够通过读大学跳出农门,走向城市找到轻松点的工作体面谋生,不用在农村受苦。尽管大学已经扩招数年,大学毕业已不包分配。那个时候农村还未免除农业税,农村家庭里面有2个孩子同时读书的话,日子是非常过得非常艰难的。上过职业中专的同学也是草草学了一、二年,就被学校推荐到珠三角地区的工厂打工,少数人混得好的,会被学校作为模范载入宣传栏。对于纯纯的农业县而言,出门打工对于农村子弟来说,始终要强于在家务农。即使到今天,家乡县城在深圳务工的人数就有10万人,15%的户籍人口在深谋生。对于青春在改革开放前绽放的父辈而言,上大学是为数不多的成为城镇户口的捷径。所以,每逢暑假中期,到处都有升学宴,庆祝自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不管专科,二本,或重本。办酒宴的礼钱扣除办酒宴的成本,通常会有几千块至上万元的盈余。对于农村家庭的大学生而言,这也会成为第一年大学学费的部分或全部。

坐着半价的绿皮火车去学校的时候,思绪中对大学生活布满了无限憧憬。开学的现实是惨淡的,大学的教师的资历并没有我想象的高深。我犹记得我们的第一学年的班主任是教我们英语阅读的,她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显然相比于初高中老师,大学的教书生涯有更充足的时间,让她有进一步跃升的空间,大三的时候她就考上了985高校的研究生走了。这所不起眼的学校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寂静的中转站而已,毕竟待遇和环境留不住人。班上的同学大部分来自湖南县城和乡镇的高中,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同学不能听懂全英语式教学内容。不得已老师切回到中英混插的教学模式,一切又重新回到了熟悉的高中英语教学。整整四年大学生涯,中英混夹的教学模式从头持续到尾。无法想象这就是英语系的水准,当然老师也是乐见其成的,因为老师英文表达某些时候亦有难处。当我看到大一的班主任考上研究生那一刻的喜上眉梢,乃是鸟脱笼子自由飞的感觉。大二暑假在东莞的短暂工厂暑假工生活,让我极大的恐惧“毕业就失业”。大学的教学完完全全是同社会现实脱节的,闭塞的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坐井观天塑造了这一切。鉴于此,大二第2学期开始迫使自己加班加点学英语和其他知识。有时候凌晨2点的时候,耳朵上还挂着MP3听BBC新闻。早上6点钟起床去上早自习,睡眠时间被极大地缩短。“毕业就失业”的梦魇,一直困扰自己无法安睡。人变得沉闷、寡言,易怒、暴躁,随着几次考试的紧张导致发挥失常,最终情绪大崩溃。医院诊断出抑郁躁狂症,被迫在家休养2个月。

那时在老家,姑妈流泪在教堂替我祷告,却遭到我的大声呵斥。往往熬到晚上11点才睡,到了凌晨4点钟左右,躺在床上睁眼睡不着,穿衣起床在户外的黑漆漆的寒风里走。后来听邻居说,针灸可以改善睡眠。弄过几次以后,的确有点效果。偶然想到看看家里冷落掉灰的书籍,之前我对于闲暇书籍基本是不屑一顾的。那时天冷,窝在家里把高中买的《史记》通读了3遍。那段时间读了8本书,阅读慢慢成了习惯,沉寂在阅读里,周围才显得静谧。阅读让我学会了如何自处,后面回到学校以后,除了上课的时间和睡觉,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图书馆里,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一直到今天,工作之余和节假日,我都会想到找个安静的地方,默默地读上一本好书。慢慢地抑郁的情绪在书籍的滋养中消散了,自己的书籍藏量也到了600多本。阅读驱散了抑郁,带了新知,学会接受自己的平凡。尽管眼前依旧有困难,但我学会了坦然乐观面对。

by Tom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