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孩子语文是怎么学的, 考试时就知道结果了, 可惜有的家长不明白

近几天来各地中小学校陆陆续续组织中期考试了,昨天碰到一位教初一的语文老师,他们学校刚刚进行过中期考试,拿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试卷后,他是一肚子委屈,自己平时的语文课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到了,而且讲透彻了,可是学生每次考试的现代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得分实在是太低了,尤其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几乎是全军覆没。

他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这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选段阅读中要求翻译这样一个句子:“岂汝先人之志耶?”既然是课外文言文,学生当然没学过,但是学生们刚刚学过《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的,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个很类似的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这位老师说,自己上课的时候讲得特别仔细,逐字讲解,逐句翻译,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来,上课时没记下来的课外拿着课堂全解之类的教辅资料背,一句话,学生把《孙权劝学》的句意都背下来了。考试的时候虽然没有出现课文里面的原句子,但是类似的句子学生是学过的,里面的重点词语“岂”、“汝”、“耶”的意思都知道,但是“岂汝先人之志耶?”这个句子就是翻译不出来。

这位老师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学生不开窍,实在是太笨了。表面看起来,似乎确实是学生的原因,老师上课讲明白了,学生背也背下来了,可是遇到类似的问题却解决不了,这不是脑子太笨是什么?似乎正是因为学生太笨了,所以为了提高成绩,最好的路子就是题海战术机械训练高强度训练了。

当下有的孩子的语文学习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考试时知识型的死记硬背的题目基本上可以拿高分,但是遇到课外的理解型运用型题目就是望题兴叹了。没办法,就只能搞题海战术、强化训练了。那么究竟是不是孩子不开窍、脑子慢,我看未必。真正的原因,本人以为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问题。

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老师的职责依然是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讲,学知识,把老师讲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在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学习模式,现在的一些孩子,还是这样的学习模式。除了老师讲课之外,一些孩子还买回一本课堂全解之类的教辅资料来背。

本人早已说过,如果学习仅仅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是搬运现成的知识的话,这课根本不用老师上,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需要什么知识上网一搜不都全有了,再不济买一本教辅资料也是要什么有什么,何苦烦劳老师辛辛苦苦地讲述一遍!

比如语文课,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孩子怎么学?生字词作者背景之类的知识需要孩子自己动手,了解掌握,积累积淀,养成习惯。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干什么?语文老师引领着孩子自己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自己去读语言文字,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生成。语文老师的作用是给学生铺路搭桥架梯,是组织帮助,而不是越俎代庖。

所以说,只有孩子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引领下真真正正地动起来了,真真正正地阅读语言文字了,真真正正地感悟理解了,师生之间真真正正地互动对话了,孩子掌握了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一节一节课,一篇一篇课文,一年,两年,三年,孩子的语文能力就能提升上来。

到那时,孩子真正具备了相应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文考试中的课外阅读题目,孩子才能高质量地作答,才能拿高分。只不过这要从小学起就应该做到,做好,小学阶段做得不够好的话,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习惯一旦有问题,孩子上了中学,再要纠正补救的话,就很不容易了。

也许有人会说,孩子小学阶段语文课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然后死记硬背,但是语文成绩也不错呀。我只能说,小学阶段学习的相对简单,只要努力刻苦,考试中看不出差别来,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差别就很明显甚至是有天壤之别了。

大家不妨了解一下去年高考语文命题的导向,反死记硬背,反套路答题,反机械刷题。孩子如果在小学阶段不注意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不注意语文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升,到了中学阶段,再要亡羊补牢,真的是有点晚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