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建国以后, 毛主席为何暂停高考? 后来邓公又为何恢复高考?

现在人们都常说一句话,高考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竞赛,也是决定命运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每一年,都有数不清的学生在6月份整装待发,迈向高考的战场,力图成为其中的优胜者。高考,基本上算是学生生涯中一等一的大事了,而且全国瞩目,万众期待。高考也是许多学子个人命运的转折点,能够改变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甚至能让他们实现逆袭。

虽然高考如此重要,但是高考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还真的是一波三折。最开始,我们国家是有高考的,而且考试也是很受大家重视的。但是后来,毛主席因为一些国内不太好的现象,打算废除高考,以上山下乡来代替考试选拔人才。

那个时候,正好又遇上动荡年代。后来,邓小平为了恢复高考,付出了许多的努力。终于,高考制度在1977年正式恢复,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进入高等院校深造。高考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波折?我们一起来了解。

主席生气,废除高考

“考试”这两个字,在中国真的是最常见的人才选拔方式了。早在中国古代,人才的选拔就是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的。科举考试的发展历程非常长远,考试的方式也在中国逐渐日常化。现在还有不少外国友人开玩笑,说中国人是最会考试的人。

从古代开始,考试就已经如此常见。而民国时期,考试也是学生们的家常便饭。及至后来新中国成立,高考这一个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也仍旧是确实存在的。不过,当时的高考有点脱离现实,毛主席也非常生气。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主席在开会的时候,了解到了中国当下人才就业状况。毛主席发现,那些参加高考上了大学、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在毕业之后,都不会想要留在基层,反而是挤破了脑袋去大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可是这样一来,国家建设的一线就缺人了,这些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却没能对国家产生回馈。反而是那些初高中毕业的农民、工人,才是真真正正扎根在基层,奋斗在一线,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

这样严重的人才不对等情况,让毛主席非常生气。他决定,要改变目前这样一个状况,让人才的发展情况更加均衡,不能忽略了基层的建设,因为那才是国家的根基。要改变这样的情况,目前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要废除高考制度。

于是,在1966年,上级领导一致决定,高考制度推迟半年不再举行。可是谁能想到,这样一来,高考就不止推迟了半年了,而是推迟了好几年。这场高考改革,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几乎整个人生的命运都被改变了。

虽然高考暂时已经不举行了,但是学生们对于恢复高考的倡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毕竟,现在国家如果没有高考了,就急需一个选拔人才的公平方式。

步步推进,恢复高考

1966年,高考在中国消失,但是对于高考这个话题,却一直没有在老百姓的生活当中消失。其实在1970年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要恢复国家的招考制度。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对于以前的考试方式,还是有一些意见的。

在以前的招考制度当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多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他们有那个能力和条件在高考当中打败普通人。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那些工人农民的孩子都被排除在了高等学府的外面。事实上,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所以,在高考恢复的逐步推进中,刚开始的变化就是,从上山下乡的优秀劳动者当中选拔人才。也正因如此,那个年代才会有那么多的知青。城里的孩子,都会下乡当知青,然后再被挑选出来,重新回到城里。

而一力主张恢复高考的邓小平,在那个动荡年代也受了一些罪,还被免了职。后来,清洗运动逐渐开始,国内的政治形势一天天稳定下来。邓小平也觉得,自己迎来了新的机会。所以,他主动递交申请,希望能够再为国家建设尽绵薄之力。

邓小平的主张,得到了认可,很快,邓小平也是官复原职。当时已经是1976年,随着周总理和毛主席两位领导人相继去世,国内政治也是元气大伤。在这种危急关头,邓小平挺身而出,拨乱反正。

因此,1977年,高考制度正式恢复。那些等待许久的知识分子们,终于迎来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而且,这一次的高考,会比任何时候都公平公正。

高考延续,成为大事

现如今,距离重新恢复高考,已经过去45年了。每一年的6月份,都是高考月。而高考,也是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话题。这么多年来,高考也成为了中国一个固定不变的传统。不管家中有没有高考生,人们都会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

马上,就又是新一轮的高考了。在临近高考之前,全社会都在关心着这件事情。广场舞、装修这种制造噪音的活动,统统被禁止。高考当天,还会有专门的公交车为高考生打开绿色通道,也会有警察全程护送。这件大事,凝聚了全社会的目光。

那么,在临近高考之际,考生们也要放松心态,劳逸结合,用最松弛的状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结语

高考这件事情,在我国还真的是命途多舛。先是存在,而后又被废除,再是被步步推进,重新恢复。经过重大变革,高考制度也是越来越完善了。

高考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却不是唯一一件大事。所以,考生们既要保持紧张感,又不要过分紧张。拿捏好分寸,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