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和学院有区别吗?事实上两者的区别不仅仅在校名的霸气程度上,不过你是否想过,有些学院可能是因为“钻空子”才荣升为大学的。
无论是高考生还是考研生,填报志愿时都要去了解目标院校的师资水平,大家普遍认为,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博士生人物较多,那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就会更高。
同时,当一所高校想要从学院晋升为大学时,教育部门除了会考察学校的办学规模,对教师中的博士生人数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这本是很正常的规定,没想到却成了钻空子的契机。
这天,高校花20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的消息登上热搜。从人才引进角度来说,如果能让国内高等教育借助国外人才的国际视角是值得鼓励的,那么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
高校花2000万引进菲律宾博士?校方的回应是欲盖弥彰
从高校网站中了解到,该校引进了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的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算上引进费、科研启动费、过度租房补贴、不许解决配偶工作费,每名博士可享84.4万元。
21世纪人才最贵,如果真能引来高水平人才,花这点钱也不算什么。但细心的网友发现端倪,这些博士生为何全部是亚当森大学毕业的?哲学专业毕业后为何在其他专业任教?
我们先来说说亚当森大学,该校是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私立大学,由于留学生入学门槛较低,早年间受到不少我国留学生的偏爱。不过我国教育部留学中心表示:慎重考虑申报。
为什么慎重考虑?不难猜测是该学校虽然不是野鸡大学,但是学历含金量很低,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不说,最终能学到的专业知识或许难登大雅之堂。还曾有专家表示,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大学里,有的一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
而关于哲学博士不在对口专业任教的情况,其实并不是个例,如果在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文学院任教都情有可原,但该校竟然让哲学博士去体育学院、理学院去任教。
面对网友的关注和质疑,校方做出的回应是欲盖弥彰,校方表示:难以引进国内博士人才,有利于提升教师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升级大学和申请硕士点有帮助。看到这网友直言:还真敢说!
真会“钻空子”,该校引进博士的细节被曝光,国内是否仅此一例?
高校想要升级为大学、想要增加硕士点,这都是积极上进的表现,但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应该从增强教师的团队建设入手,而非是弄来一大批学历含金量地的“花瓶摆设”!
随后,该校引进博士的细节也被曝了出来,让人感慨,可真会“钻空子”!原来这些被引进的菲律宾博士是该校在2019年时,在内部选拔出的一批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
而由于疫情原因,这些教师在亚当森大学只待了几个月就申请回国,并通过网课的方式完成了学业。最终他们在“略有科研成果”的情况下拿到博士学位。看到这不知道国内延毕的博士生心情如何?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些“海归”还能拿到80多万元的待遇。而他们的能力与国内博士的能力相比,孰高孰低不容分说。试问他们再次入职,又能给这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带来多大的影响?
或许并不是招不到国内博士生,而是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该校想到了所谓的“权宜之计”。那么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引进博士的方式,在国内是否仅此一例?显然并不是的。
高校自欺欺人的行为应该被重视,坐等教育厅公布处理结果
高等教育学府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这里的管理者、这里的教师都是精挑细选的。着实不愿意相信高校会做出这样自欺欺人的行为,目前教育厅表示已经介入调查。
在我们坐等教育厅公布处理结果的同时,也希望其他高校可以引以为戒,脚踏实地地做好学科建设、将真金白银用到正地方,同时在招聘教师时,也不要唯学历唯名校。
也要对将会面临选择院校的学生说,大学并不见得都比学院好,老师的学历水平也不是证明教学水平的唯一方式。更建议学生通过了解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的学生成绩去深入了解教师。最后希望“唯名校”“唯学历”可以在高等教育领域被打破。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该校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