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中小学“睡眠令”后, 教育部又明确“休息令”, 是否可行呢?

最近几年,可以说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发展的需求正在增长,却又遭到疫情入侵,让整个国家和社会都背负上了沉重的负担,无论是想要出头的打工人,还是他们家的学生。

资源危机让升学的竞争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数以万计的学生们,为了争抢那稀少的一点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说是头破血流,高薪家教也好,学区房也罢,压在了家长肩头,也压住了学生们。

被家长赶着走,学生们疲惫不堪,虽然进度满足了家长的期待,可这样的精神状态到了以后,难免出大问题,因此“双减”、“睡眠令”接踵而至,如今又提出“休息令”,这保证的是什么呢?

“休息令”得到教育部明确,或将在秋季学期开始落实

为了实行“双减”等政策,减轻学生负担,教育部几乎每次发文都会给出很详尽的理由,也有很多老师表示如今学生们压力的确太大了,如果不减轻,进大学很可能会躺平。

其实家长们也清楚这个道理,毕竟他们才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人,知道学生有多么痛苦和疲惫,甚至于和自己学生时代的压力根本不是一个等级,但他们不敢停手。

毕竟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还在,学历歧视依然是大环境,大学毕业就业难现象又那么严重,而这一套优胜劣汰的规则是自然法则,如果没有办法打破,就只能拼命鸡娃。

双减下来之后,很多家长确实没有办法在校外进行补习了,于是就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学校和老师,对老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将自己的期待全部寄托在老师“超量付出”上。

这样的诉求也很难不对校方造成影响,所以如今很多班级的课间十分钟成为了约定俗成的“挂牌”,下课铃响起,老师闻所未闻,继续讲题直到上课铃打响,下堂课的老师来撵人。

下课成了奢望,老师可以沉得住气好好讲课,但学生们却不同,一到下课铃响,心思早就飞了,更有很多学生不断弄出声音提醒老师下课,这样的环境,学恐怕也学不进去。

上午连着好几堂,但还好有个早操,这期间可以让学生们出去透透气上个厕所,但下午可就不行了,没有大课间,基本上老师一个接一个,这课堂流动餐吃得确实让学生有点噎得慌。

但试想,一直这么坐着,不怎么上厕所,也不透气不运动,大脑和身体都没有放松的间隙,何尝不是一种过劳呢?家长上班都能抽时间在厕所卸货摸鱼,为何却不给学生喘息的时间?

为学生们的身体健康着想,教育部明确了“休息令”,表示学校要将课间时间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老师不允许占用学生们的课间休息,布置任务,这一举措或将在秋季学期开始落实。

这样的提议虽然不符合部分家长的期待,但总归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大部分家长也比较认可。但也有学生猜测,政策就算真的能够下落,可行性也不高,为什么这么说呢?

“休息令”是否具有可行性?学生和老师都有话说

安排课间休息,其实就是一种“劳逸结合”的原则,人体机能是有限的,就像机器一样,如果一直超负荷运转而没有休息,那么很容易就会崩溃,如果休息一会冷却一下,上上油,再开时反而转得更快。

学生也是一样,劳逸结合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效率的需要,也是为了让学生们的心理和身体能够得到缓和,因此是非常有必要去保障的,但实行中,难免遇到很多问题。

毕竟老师们进行拖堂的目的也是很明确的,要么是家长的需求,要么是为了今日事今日毕,一单元的内容在当节课必须讲完,不然拖到下次,中途截断的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

而课堂进度其实不能够按照一节课一单元肯定能讲完这样预测,毕竟学生们理解程度不同,可能有学生问出了问题,如果老师认为有必要,就会当堂解决,难免耽误时间。

因此,拖堂有时是必要的,而出于学生的角度,就算休息令下发,相关部门也不可能严密监视到每一个班级的每一个课间,如果只是在领导来时装装样子,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但一切都只是我们目前的推测,各位教育部专家会比我们考虑得更多,

今日话题:对于“休息令”的落实,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