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新学期,新教材,新插图,满目都是“中国红”

文化是分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哪怕是简单的一幅“儿童画”都是如此。

中国的“童画”和外国的“童画”放在一起,人们一眼就能分出来,无论是人还是物,哪怕是一棵小草,中国的就是中国的,和外国的就是不一样。当然,如果你比较一样,外国的和外国的也不一样,俄罗斯的、日本的、美国的,其差别也是一目了然的,这就叫地域特色、民族文化。

我们要让“文化自信”落地,首先要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成为空气和水,渗入我们的血液,植入我们的骨髓,成为身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做到这一点,当从娃娃抓起,从娃娃们学习的教材抓起。

教材俗称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天天与学生相伴,其编排样式、书中插图,对学生的审美意识、价值导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不容小觑。

近年来,不少教材中的插图出了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少了中国元素、民族气息,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带偏了青少年的审美观,可以说,青少年中以使某果牌手机为荣、以穿破洞裤为美等崇洋媚外、审美观扭曲等现象,原有课本插图是不能完全摆脱干系的。

8月22日,教育部发布通报,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重绘工作已完成,新绘制的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坚持大众主流审美取向,遵循儿童认知与身心发展规律,在整体上力求体现出“中国风”“时代感”“精气神”和“数学味”的风格特点,展现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阳光、向上、愉悦的精神面貌。

让每一个中国的孩子,从小用中国的课本,画中国的画,用中国的“红”,这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需要,是实现“文化自信”的主渠道,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