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开学啦,又有一批新的孩子要踏入小学的校门了。一年级是孩子正式学习的开端,在这个时间点上,如果我们能用正确的方法来实施正确的教育理念,那么这一年对孩子所起的良好作用,可能使孩子甚至整个家庭在未来好几年都事半功倍。
来看看,一年级的学习,什么最重要吧~
学习比打卡重要
自从孩子开始上网课,无论是校内的网课, 还是校外的补习网课,似乎老师都会布置一堆“打卡”。网课+打卡,成了孩子们不可逃脱的学习形式。孩子们做完作业要打卡、背诵要打卡、锻炼身体要打卡、参加班会要打卡……真的比父母每天上下班打卡要繁琐多了。这样的形式每天重复做,很容易陷入一种“打卡了=完成学习了”的错觉。更令人担心的是,孩子为了快点“打卡”,并不在意自己的功课质量到底怎么样。比如乐乐就曾经急吼吼地完成网课老师要求的“交作业打卡”,但是我发现她字迹潦草,还有很多错误。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打卡不重要,学习才重要!打卡只是一个形式,这个形式本身不是学习,不能被“打卡”支配,学习不是为了打卡。上课认真听、思考、阅读、好好做作业,这些才是真的在学习。
方法比分数重要
一线城市,大部分小学的成绩是按“等地”打的,等地分A、B、C、D。比如,全对的试卷是A,但错了一题、两题的,可能也是A。教育部门之所以让学校采用这样的打分形式,就是为了弱化“分数”和“排名”的概念,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分数高低没那么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我们更应该重视他的学习方法。假设一个孩子是在小学课堂上第一次学习某些知识点,另一个孩子是提前学过的,如果他们考试成绩差不多,那么零基础的孩子,他的学习方法可能比超前学过的孩子更好,这些好的学习方法才是让孩子越往后越发光的法宝。
一个人的学习方法会慢慢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它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记忆方式、内驱力的综合体现。
兴趣比水平重要
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与其说是培养出来的,不如说是保护出来的。现在有不少所谓的“培养”,实质是在扼杀孩子的兴趣。儿童文学家郑渊洁曾说过的一句话: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受教育者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许是对家长最大的考验。理想的状态是,我们能甄别孩子的兴趣(能区分出孩子是“三分钟热度”还是“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兴趣),还能为孩子创造发展兴趣的条件(供给孩子充分的知识养料和学习机会),并且及时给出正向的反馈(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激励他继续探索下去。
要做到以上这些不容易,如果做不到,那我们起码不要去做伤害孩子兴趣的事情,比如别强求孩子达到某种“水平”、不要以攀比心态拿自家孩子的水平和别的孩子去比较、注意别让“考证”、“考级”等目标让孩子产生压迫感。
自理能力很重要
一年级是开始培养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和学习自理,让孩子在日常实践中体验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掌控感,以及“学习是自己的事”的主动性。其实孩子在七、八岁这个年龄,已经有能力承担一些简单的家务了,比如扫地、洗袜子、洗杯子、铺床等等,而且让他们做这些,他们通常会非常乐意。孩子对家务感兴趣,其实也是他们热爱生活的表现,我们不如趁此机会教他们更多的生活技能,比如烧简单的饭菜、整理房间、收拾衣服等等,不但能让我们自己拥有一个小帮手,还能有效避免孩子的依赖性过重。学习上的自理能力更不容忽视,孩子早一天把学习当自己的事,家长早一天能获得心灵上的释放。从一年级的书发下来开始,让孩子自己包书、让孩子自己卷铅笔、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往后起的每天,让孩子自己听闹钟起床、自己记录每天的作业、自己完成作业,力所能及的事尽量都让孩子自己做,能自理才能独立。想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千万要hold住自己想要管太多的冲动。要能容许孩子做错、做得慢、做得费劲,只有孩子不断地去获得经验,才会越做越好,把自己的事务管得越来越好。
交朋友很重要
一年级踏入小学,孩子们将进入一个新的集体。这个集体将伴随孩子5-6年,它就是孩子每天要生活和学习的小环境。小学里除了学和玩,“交朋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门更重要的“课”。心理学家指出,人在童年时代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和父母的世界,另一个是和同伴的世界。可见,小伙伴能给孩子顶半边天啊。交到好朋友,让孩子的找到归属感、生活更有乐趣、情感多一份依托。交到好朋友,还能让个体彼此都更有力量,避免遭遇校园欺凌。孩子进入小学,作为家长也将面临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