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作为国内高校的top2非常注重学校的综合性发展。同样的,985、双一流高校也会相当重视学校内教授讲师的科研,尤其是论文。而其他学校想要提升学校的档次,每年在何种期刊上发布了多少论文也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因为这些研究性论文不仅能够体现学校的学术水平,也能体现出创作者们是否每年在进行学术创新。而一个教授如果9年不发论文,没有科研成果会遭遇什么呢?清华大学就给出了实打实的结论:50岁的清华副教授九年没有科研成果,直接被解聘。
失业后的副教授感觉清华此举不公,于是在网上公布了该事件,希望得到网友的同情。虽然网友众说纷纭,但并没有因此出现一边倒支持副教授的情况,更多的人从理性出发分析该事件。值得说明的是:副教授自己也承认在九年任教中没有科研成果,只是更多的传递高校不能唯论文论的观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网友们对于这件事情看法都不同,有人站队清华大学。理由有以下几点:首先,高校中50岁其实是科研的黄金年龄,有前期积累,再加上清华的平台,不应该没有成果。如果年轻学者籍籍无名,没有成果可以理解,但是50岁不出意外应该都是业界大牛了。
而反对者大多是觉得这个副教授能被清华聘用也一定是有真才实学的,到了50岁再被开除,又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或许未来工作无望。
其次,每年的科研成果评比清华大学必上榜,只不过清华大学的科研偏向基础科技和理论,但是对于文科类老师要求也是要有研究成果的。如果科研不达标只能走人,
虽然清华校长和他约谈了两个半小时,但最终认定其科创成果欠缺,虽然老师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从外人来看,这个老师确实是吃了只重教学的亏,从他自述,他教学任务明显高出应教任务,现大学里面因没有应试这一环,所以许多教师即是课上的很好,而不注重论文的发表,也会被硬性框框卡死,医生也有类似情况。
有人说:不合适教学岗,可以先换一下行政岗,比如教学秘书,再不胜任再辞退,有些企业都能做到清华做不到?五十岁让人下岗,更应体现人文关怀。
但是这位恐怕不知道行政岗比教学岗在高校里是更吃香的。
可能有人认为:以论文进行内卷,是对教授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苛责。就是科技人员也不敢说在十年、二十年内有多少科研成果,副教授五十岁了,负担重,再失业的话,可能就导致一定的社会问题,所以用人单位有时候不能啥都讲效率,而要讲和谐。
也有人觉得:这个评测规则有待商榷,对讲授基础课的老师不太公平,基础课内容不能创新,学生要考研。知识要扎实。基础课离学科前沿又远,不好兼顾,北大的第一位博士张筑生就是这样的例子。
实事求是的说,不光清华,估计很多高校在聘任和辞退合同制老师方面都没有出过硬性规定,这个教授以为靠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应该人文关怀可以续聘的,但是清华只看到你工作9年没有成果考核的时候没有留情面,他想凭借自己与校长的会面扭转局面,但校长不可能为你破例。
虽然总的来说,在规则上,这次清华没有做错,该老师这么多年都没奋斗到副教授的编制,与清华签的也是合同工,只是参考了副教授的待遇,严格来说不是真的副教授,给副教授待遇是让其从过渡到出成绩成为真的副教授。合同一到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双向选择,可以续签也可不续签。做了9年临时工,可以说这个学校制度不好,不太人性化有些残酷,但签合同前都是清清楚楚的,若副教授想借助网络用道德绑架就是碰瓷了。
不过,作为文科院系毕业的我,还是要替教授说两句。以论文进行内卷,高校片面的决定,是对人文类学科的教授的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苛责。就是科技人员也不敢说在十年、二十年内有多少科研成果吧,浮躁、急功近利的思维,什么时候能够改一改。真的是能够人定胜天吗?
同时,文科类的比科技类的更难!人文方面能创立新学派新理论的人,全世界十年内也没几个,能学通一个起到教书育人承上启下就行了,非逼着人搞创新,比如历史,发现的资料就那些,你能根据这些资料得到什么样的创新观念?除了非常牛逼的大牛,其他的除非是胡说八道才能与众不同!像我同学近几年做的研究,也多为各地方言的演变研究,实际上我个人觉得每年所花费的经费,与其说是为了保护这个地区的方言文化,不如说是一种记录性质的东西。何况真研究出来也不过是对一小片地方有用。
当然,从此事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示,高校任教制度或许应该变通一下,比如,有些科研不行的老师教课还是不错的。大学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保留能教课的老师,另一方面保留科研实力强的老师。但像这位副教授一样,到现在也没有学生愿意站出来为他说话,可能他的任教能力和科研能力都不行,该副教授被解约已经是不可逆的事实了。
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