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清华解聘50岁副教授, 原因是他只会教学育人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很羡慕学校里的老师,觉得他们工作轻松、收入高且稳定。后来才发现,大学老师和我们这些“牛马”一样,也有KPI的考核,也会为业绩而发愁。

近日,清华大学一位副教授,把自己如何失业的经历,写了4篇文章,在网上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他说自己现在50岁,于2012年入职清华(因他读研是在本科毕业工作多年以后,所以到清华工作时就已40岁),长期从事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按照清华“准聘-长聘”制度要求,准备在明年申请长聘,然后在清华干到退休。

但没想到,清华人事处对劳动法很有研究,要求他必须在今年合同期内参加长聘申请考核。(因为到明年,他就在清华工作满10年了,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无论是否长聘申请通过,都将自动获得长期合同)

这位副教授表示,自己只好在今年3月提交了申请材料,但最后没想到,即使在专家评审全票通过的情况下,学校却拒绝了他的长聘申请。

这位副教授表示,他多次向校方要求与校长见面。终于在解聘后的8月19日,面见了王校长。他表示,校长回复他说,评聘标准最主要的就是科研发表,其他教学、育人等方面工作,不是评价重点。现在清华教师准聘期考核的导向就是以科研为主,可以不做学生工作,可以教学有所见面。

所以,这位前清华副教授觉得很委屈、很不公,自己主动承担了很多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结果学校只从论文发表角度去考虑评价。

做个小结。这件事就是:一位50岁的清华副教授,因为长期埋头教学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学术上并不出色,从而被校方拒绝长聘。

所以严格来说,不能说是清华解聘了他,而是清华拒绝长聘他。

这在广大高校里其实是比较普遍的,现在新进大学的老师基本没有编制,都是走“非升即走”的聘用制。先签个三、五年的合同,进校先干几年,然后根据业绩来决定是不是能续聘,业绩好的获得“长期饭票”;业绩不达标的,要么再短聘几年再来一次考核,要么直接“滚蛋”。

而考核的重点,就是科研论文发表情况,发表的数量,发表的刊物级别。虽然现在一直强调不得“唯论文”是从,但实际上,高校拼来拼去还是要比论文。所有的名校,包括清华在内,论文都是重要业绩。

与此相反,作为大学第一职责的教书育人,反被淡化。因为教书育人不好出业绩,甚至没法量化评比,所以不受重视。这位50岁还需再重新找工作的副教授,其实只是这个评价体系的受害者之一罢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