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好的服务必定是超前的(68): “口头通知”的触达(上)

大家好!

在对本专题进行正式展开之前,我先花一些篇幅聊一聊大家在学生时代经常会遇到的“口头知识传授”场景,看看我们能够从该场景中得到什么样的灵感。

关于知识传授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教师主要会通过两种方式来传授知识,一种是以板书或PPT为主的书面传授,另一种则是口头方式的传授。

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如同一幕幕话剧一般,带给我们知识层面的“立体视听盛宴”。这些视听盛宴会在课堂上重复上演,我们每个人也早已习以为常。

不同教师有其特定的知识传授风格。

有些教师会严格遵照板书或PPT进行授课,口头传授的内容也会与当前播放的PPT保持严格同步,有时还会借助激光笔等工具来“强化”这一同步。

而有些教师虽然也会写板书或使用PPT,但其风格更像是一场场演讲,他们的板书或PPT经常会以极简化的形式呈现,更接近于提纲。

这些提纲可以认为是对演讲方向的指引,教师会围绕提纲中的每一条要点进行扩充和展开,而其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量均远远多于知识本身,说是指数级增长也不为过。

对教师而言,这两种风格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要能够实现知识的良好传递,任何方式都是可以采用的。

但对学生而言,则需要根据这两种风格的差异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当我们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授课风格能够达到严丝合缝时,才能打好一场知识传授的“配合战”,使知识传授效果最大化。

在这其中,“笔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从口头传授到记笔记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记笔记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我们以笔记作为载体,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全程记录下来,便于今后的复习。

任何一位有上进心的学生都会主动在课堂上做好笔记,不需要任何外部力量驱动,记笔记这件事最终也会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这一习惯不仅会伴随我们的整个学习生涯,同时也会无缝衔接至我们的工作生涯,并应用于任何培训、研讨或会议场景上,不断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记笔记这件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要想让笔记发挥最佳成效,并为我们的学习带来赋能的话,其实并不像其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在记笔记上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最为典型的是“死记”和“懒记”。

“死记”是一种亦步亦趋的记录方式,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什么,自己就跟着记了什么,甚至连标点符号都是一样的。

对只会“死记”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关注重点往往放在记录这件事本身,既不会在意教师口头讲述的内容,也不会对内容进行同步思考,最终结果必然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懒记”则更可怕,其典型表现便是两手一摊,连记都懒得记。

这类学生往往会在课后要求教师分享课件,或者从同学这里借来笔记进行复印,这样的话,最终结果恐怕连“知其然”也无法达到。

对于那些善于记笔记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会采用“死记”的方式,更不会采用“懒记”的方式,而是会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巧记”方式。

“巧记”更多是从信息传播层面开展的,其终极目标便是确保教师讲课的内容能够被100%记录下来,没有任何信息损失。

围绕这一目标,“巧记”重点记录的是板书或PPT等书面传授中没有呈现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就是教师的口头传授。

如果用一张树状图来表达每堂课的信息来源的话,我觉得可以这样表达:

用等式表达的话,便是:

一堂课的内容 = 教师口述的内容 + 板书/PPT上的内容 + 教材上的内容 + 其它内容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保证后几类内容的完整记录和接收,但教师口述的内容就被彻彻底底地忽略掉了。

但是,教师口述的内容恰恰是最为关键的,不仅包括隐藏在后几类内容背后的“所以然”,有时还会包括教师的独有经验传授,可谓是一堂课中的精华所在。

这就是“巧记”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对早已养成“巧记”意识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耳朵高高竖起,在遇到教师进行口头分享时,立刻就能心领神会,将其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当然,要真正实现“巧记”的话,不仅需要有这方面的良好意识,还需要在课堂上保持极高的专注度,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讲课节奏走,光这一条就有很多学生无法做到。

另外,“巧记”还需要一些巧妙的速记方法进行配合,如图示法、符号法等,确保能够以最高效率将知识完整记录下来,同时又不影响其他内容的听讲。

上述这些习惯也是笔者学生时代所养成的,效果非常好,同时自身所掌握的图示化和符号化记录方式也成为了我设计各种文档的底层能力,将会伴随我的终身。

当然,在学生时代,真正能够熟练掌握“巧记”技能的学生并不多,一旦形成了独有的方法论,并养成了习惯,那么每堂课的知识点都能实现完整触达。

一开始,这些触达仅限于少数掌握了“巧记”技能的学生,但如果要确保一堂课是成功的,那么就必须使该触达扩展到更多学生身上,逐步提升“整体学习效能”。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对口头知识传授予以充分的重视,口头传授的知识在每堂课中的占比一定是最高的。

在明天的文章中,我将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角度切入,聊一聊如何提升口头知识的触达效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