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国第一届中国科学院的172名科学技术类别的院士和1957年增选的18名院士的名单,总共190名,当时还不叫院士,叫学部委员。
这是当时中国最为顶级的大脑,这190人包括华罗庚,苏步青,马大猷,叶企孙,王淦昌,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钱三强,钱伟长,彭桓武,卢嘉锡,吴学周,林巧稚,童第周,李四光,竺可桢,赵九章,靳树梁,邵象华,侯德榜,梁思成,茅以升,王大衍,郭永怀,钱学森,汤飞凡等一流人才。
我按照科学家们的所属省份进行了统计,我按照省份做了个统计。
这个工作量不小,查询费了很多的时间,毕竟有多达190人,但是这对研究建国初的全国顶尖人才分布是很有价值的,也可以反应建国前全国各地的教育水平发达程度。
当然,这里说一下,大部分科学家籍贯,出生地和成长地还是一致的,但有的时候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那他算哪里人呢?
我用的是“成长地”优先的综合考虑籍贯和出生地原则。
总的来说,190名科学家中,小时候就全国到处跑,有多地生活经验的科学家并不太多,大约就十个左右的样子,大部分人还是出生地,成长地一致的,因此即使在认为这个科学家是哪里人有不同意见,但总体不会影响太大。
最终统计结果如下图,可以看出五十年代190名全国顶尖科学家中来自江浙两省的是最多的,江苏有40人,浙江有34人,合计占全国38.95%,如果把上海也算上则总共有87人,占比45.79%,江浙沪基本是全国的半壁江山。
华北地区是全国第二大出院士的区域,有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出了院士(山西和内蒙无),总共38人,占比达到20%。
而在学校方面,毕业自清华和北大是最多的,190名院士中预科(当时上本科之前还有个预科,有的留学美国之前也读预科)和本科曾在这两所高校就读的院士竟然高达六十多人,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其实这两所高校TOP 2地位的奠定,就是因为民国年间就已经培养出最多的顶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