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类的岗位被称为“体制内”,跟企业里的工作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机关、事业单位不直接通过生产来创造价值,却是不可或缺的组织。
因此在工作稳定程度和工资福利上,往往有很好的保障,也是很多优秀大学生争相报考的重要原因。俗话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考上这种岗位,无论报考前还是入职后,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因为半年前的“朋友圈”言论,女生没通过政审,属实遗憾
公考的报名热度越来越高,这跟私企的职场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不过这次我们暂不讨论原因。很多大学生早已做好了考公的准备。
其实在过来人眼中,笔试往往是最简单的环节,只要你肯花心思复习,努力总会有收获。更难的是在面试和政审上顺利通过。
政审过程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考生及相关亲属进行调研,看似不需要考生做什么,只是上交一些资料即可。但有些细节很有必要提前留意和自查。
有位女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考试失败的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提示的作用。很多人都清楚,公考政审会“查三代”,本人和直系亲属都需要符合标准。
有犯罪记录、醉驾、严重失信等情况,是无法通过审核的。但是也有考生会发现,即使自己和家人已经很注意了,没想到还是可能因为“小事”而疏忽。
这就要提到政审新的内容了。现在社交媒介变得越来越多,大家也常在网上分享日常生活,或者对一些事物发表个人见解。
有的考生没有想过,自己的朋友圈内容也可能被注意到。原来,这位女生半年前,曾在朋友圈里吐槽某单位的办事效率低,言辞很激烈。
她本来笔试和面试都顺利通过了,最后却因此而被认为“不适合被录用”,没有通过政审。这种情况属实遗憾,有人疑问是不是别人暗自拿着截图去举报了?
公考比想象更严格,社交网络上的一些言论,可能导致政审不通过
具体的原因女生没有透露,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公考政审里早已加入了对“不当言论”的考查。理论上,是指公开发表的言论造成广泛关注、引起不良影响。
但现实中,报名的大学生那么多,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只要政审环节有“瑕疵”,多半就只能跟理想的职业擦肩而过。
所以说,公考比想象要更严格,网上的一些言论可能导致考生政审不被通过。就比如这名女生,自己向往体制内,却又公开质疑部分工作人员的能力。
如果考试顺利上岸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有这种习惯的话,那么可能给自身和同事、上级,都带去不必要的烦恼。
所以,如果你准备报考的话,除了确保自己和家人的行为守规矩;也要仔细查查以前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的语言。
考生“上岸”以后,同样要规范言行,不要到处炫耀
通过了各个环节的筛选,最终能“上岸”的考生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尤其是现在报考热度那么高,连小城镇的岗位也很抢手。
大学生考入体制内以后,对自身的规范才只是刚刚开始。或许有人会发现,同学考公上岸后,好像变得冷漠了,很少闲谈和参加聚会。
其实他们有现实的原因,因为特殊的身份不便再参与,以免“言多有失”。饮酒、多人聚餐的场合,就更不适合去了。
考生和家长都需要尽量保持低调,不要到处炫耀考上编制,或者随便晒出单位的工资福利。自以为无关紧要的言行,可能会成为影响工作的原因,情况严重时连铁饭碗也难以保住。
尤其是一些以考公、考编为荣的父母,即使再为子女骄傲,也不建议在朋友圈里炫耀。大学生也不宜跟其他考生透露自己太多的细节。
【总结】政审是编制类考试中,一个特殊的考核环节,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报考之前,考生最好提前了解具体情况,自己先确认是否有明显不合标准的问题。
除此之外,政审也会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的调研方式,考生最好养成积极评价事物的思维习惯,不要在朋友圈经常吐槽。
话题:你还知道哪些政审没通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