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工作中,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工作问题依旧存在,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而在此环境下,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切实优化其会计核算体系,更要有效改变过去的弊端运行模式,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能为高职院校的长期运行做好保障。
一、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执行不到位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制度应用上,其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考虑的是管理方面的需求,而重点反映的内容则是学校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这就导致在实际运行中,无法考虑到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需求。比如,高职院校在会计制度应用上,主要是以支出按照性质分类而实现内容的划分,这就导致其分类无法按照其支出功能进行分类,这也使得在后续运算中,无法实现对其成本的有效列举。同时,在分类上,主要也是以按照支出用途将其事业支出分为了教育支出、行政支出、科研支出、离退休支出等内容,这也使得在分类核算工作开展中,由于其意识较为粗糙而难以满足对教育成本的有效核算。并且,当前在支出工作开展中,如果按照其支出内容进行划分,则分为其他支出、补助支出、工资支出、福利支出、业务支出、助学支出、保障支出等费用,这也使得高职院校在教育成本核算工作中,则会越来越困难。除此以外,高职院校如果想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则必须要按照其支出功能实现对支出数据的划分。
依据整体的研究数据来看,如果按照其支出原始凭证将其功能进行分类进行成本核算,则会带来一些弊端问题,但如果利用会计科目数据功能进行归类来进行核算,其结果也会带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进行核算时,第一种方式整体的工作难度较大,且无法实现大面积推广,而第二种方式由于过于粗糙,也无法保证成本信息的精准性。对此,想要实现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则必须要将现有的会计科目体系进行改革。(四)教育成本核算弱化在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投资工作就忽视了对于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评价。同时,即使部分高职院校重视了社会效益的考核评价,但又由于缺乏了科学的定量标准体系,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进行经费应用上,往往其投入与产出存有脱节现象,这就会导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脱节,必然就会导致高职院校在现行会计体系当中,难以实现对教育成本核算机制的有效应用。学校的工作人员必须将成本核算工作作为学校未来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要认识到成本核算工作对学校的资金管理以及未来发展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自身在教育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想要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公质量,工作人员必须要将学校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作为一个整体,在进行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工作时,将两个方面同时作为考虑的重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不会被当前的时代发展状况所淘汰。
二、有效改善高职院校成本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确认成本核算的对象与期间
高效成本核算问题已经在教育行业快速发展中逐渐暴露出来,高职院校自身会受到市场竞争力的强烈影响。为了有效地促进成本核算工作的推进和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部门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产生的无成本核算意式,要积极地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主动转变高校会计制度的工作要求,从而保证高职院校可以符合我国当前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要求。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高职院校制度的缺陷已经造成了高职院校成本核算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所以想要走出困境,并以成本核算为基础来实现保障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则必须要完善会计制度,还要根据高职院校实际的特点来构建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对此,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中,首先要确认的就是高职院校的成本核算对象以及整体工作运行时的会计期间可以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中,将成本核算的对象按照其专业分类进行确认。此外,对于其成本核算的周期,则要以一个学年为基础进行计算,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二)设置成本核算的具体项目
在成本项目归集时,其费用内容则需要做好以下确认:(1)助学金是指给在校学生发放的各类奖金。(2)公务费指的是高校用于管理以及教学时所产生的支出费用。(3)折旧费是高校教学所用的固定资产消耗价值。(4)人员工资是教育成本项目中的教学服务辅助费用,而且包括了行政部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障福利支出等内容。(5)间接教育成本是指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费用。对成本核算内容进行确认之后,工作人员还要及时的了解成本核算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对象,划分出成本核算工作的具体实施范围。在进行高效成本核算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将与高效成本核算范围外的费用与其他内部费用进行划分,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要利用多种核算方式的应用和转化,计算出真实的成本费用。通过成本核算法、调查统计法和会计资料转换法等方式真正发挥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价值,从而避免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状况出现较大的风险,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发挥出高效成本核算工作的优势。
(三)坚守成本核算的原则
在高职院校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基本工作运行中,必须要以权责发生机制,而且也能根据其收入与费用之间的权责关系来进行确认,以此就能有效规避不良问题的发生。其次,对于当期收益关系的支出与收入来看,要依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应用来规避不良问题的发生。因为,在此工作运行中,可以将当期以及多个期间的收益支出进行资产价值的体现,所以这时通过当期损益的确认,就能有效保证其核算的精准性。最后,在原则应用上,配比原则的应用能够实现将成本费用与其相关收益进行配合,这时就能够以某一会计期内的成本费用将其归于对象费用的成本进行相配合,这时就能通过对比来实现后续工作的运转。为了规范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行为,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监督部门,从而提高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水平,真正将经费使用情况透明化,公开化。在以往的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中,通常会以预算管理为主,这也导致最终的成本核算工作会与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一定的矛盾,使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较为模糊。在进行成本核算监督管理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充分借鉴企业成本管理的方式,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控制。高职院校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体系,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奖惩机制才能有效促进成本核算考核工作的落实,促进成本核算工作有序进行。
(四)完善成本核算的科目体系
为保证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更加全面,则必须要实现完善高职院校的成本核算会计科目体系,而且要依据权责发生机制原则的应用来实现对内容的增添,这样才能有效改变由于过去科目不足而带来的弊端性问题。同时,在成本核算流程打造上,也需要采用双轨制设计来实现对成本核算的有效落实,这样才能确保总账以及明细账多采用权责发生机制以及收付现实制的双轨制应用模式,以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成本核算最终的精准性。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系统应提供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并基于活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加工和引申,使其满足新时期的成本核算方法。运用活动成本法按照会计科目划分产固定成本、活成本等,便于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的成本控制。
结语
为有效保证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控制的需求能够真正为高职院校的运转做好准备,则必须要在各项基本工作中,依据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特点以及其教育成本的内涵来将成本项目进行分类。比如,在当前阶段中,依据高职院校的实际运行特点来看,可以将其教育成本项目设置为助学金、公务费、折旧费、人员工资、间接教育成本,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