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利民之本,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农学生就是“上了大学结果去学种地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农学整个的专业领域中,除了种地,他们还有更多学术性研究,还有的农学生需要学习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学科用来帮助农业发展。
教育部发布了“指南”,在指南中,有12个专业五个大领域需要重点加强人才建设,大都与农业学科相关,其中包括智慧、发展与健康等方面,涵盖量很广。教育部还表示,应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加强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有一些网友对农学生们打趣说:“以后种田都要大学文凭了,这活我爸就能教”、“爸爸:我在工地辛苦搬砖供你上大学,你却在大学里学挖地”、“还有土木专业,或许爸爸在工地搬砖赚学费,孩子在学校花钱学搬砖”
与你想象中不一样的农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十分有趣,欢迎报考
“还有烹饪专业,我妈说在家学我做菜就行了,还得去学校花钱学”甚至有老乡说:“我们老家的小麦要收割了,想留给这些大学生免费体验生活”要论幽默还得老乡,“人家学生是系统式种地试验,你那是普通劳作!”
的确,个体工作者教的只能解决个人温饱和生活,高等教育教的可以致富。比如高等人才会研究的是产量,杂交品种、开发新品等等。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坐办公室的只需要指导别人就能赚钱,这就叫知识。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农学生们的日常,有人写了段子以开玩笑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农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说农学专业的期末实践作业:
一片作物田被隔壁畜牧专业跑出来的猪给吃了,最后惨遭挂科。在开设了农业相关的院校中,或者在一所农业大学中,你看到的任何一株花花草草都可能是学生们的心血,不能随便采摘,看到食材更加不能挖走去炒菜。
有一位同学的损失也很惨重,她的毕业论文是土豆,不知道是谁大半夜把人家的毕业论文挖走,就为了炒一个笋丝加土豆丝。在这位学生分享出自己的离谱经历后,有网友提醒说:
大胆点,说不定是两个人的毕业论文,“夺笋呐”!确实,连土豆都是挖的,那么笋丝究竟是来自哪里的呢?让人有点细思极恐,恐怕在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真的有两个人的毕业论文都惨遭毒手了吧。
农学专业人少是有原因的,毕业论文不翼而飞,这谁受得住
除了期末作业是某种作物,部分学生甚至连毕业论文都需要亲手种出来以待学院检查。例如,有一位同学的毕业论文就是种一种特别的西瓜,他为了这个毕业论文,连锄头都抡得快要冒烟了。
同学每天都在地里干活,但是最后这个西瓜却被别人给偷了。任何同学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相当难受,毕竟写毕业论文是件大事。幸好,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位同学可以换一个课题,不然毕业可就费劲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一名学生的期末作业是种植西红柿,可是还没等到期末收割,一只鸡却不知道从哪里飞了出来,将这名学生辛辛苦苦种的西红柿全给吃了,受害学生一生气就把那只鸡给炖了。
最后同学们发现这只鸡就是他舍友的期末作业,“期末作业吃期末作业”,这个场面只能在农业大学才能看到了吧。最后,事件以两人双双挂科结尾。
每年大家都能听说很多农学生期末作业和毕业论文被人吃了和被猪拱了的新闻,在爆笑的同时也希望学院想办法保护学生的学术作品,毕竟这都是同学们一锄头一锄头挥出来的心血。
这样的段子十分幽默地向人们传递了农学生的日常,也让大家对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产生了微妙的亲近感,毕竟刻在骨子里的种菜基因不能忘。记得小时候只要有土的地方都种上农作物,由于缺少肥土而广种薄收。碰上灾害天气收成可想而知,那时候经常饿肚子!
12个专业发展前景好,学生在报考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交叉学科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肯定农业的发展,牢记历史,居安思危。当前我国粮食自给率也只有90%左右,这个水平若不是对内市场由国家把控,对外贸易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后盾,很容易重蹈历史覆辙。
然而现在社会上都有重工轻农趋势,往往大学生考研很多都不愿搞农业方向研究,可能归根结底还是当前从事农业收入低,社会地位低,需要调整。
目前有学习农学的同学表示: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很多同学毕业后都转行了,不是考公就是考研,真正从事农学领域的同学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错误并不在学生,毕竟是学生辛苦学了四年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是最不想令他们的知识荒废的。但是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就业问题过于严重,有关农学领域人才的待遇还有待提高。
希望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减少本就岌岌可危的农学生们流失,提高农学人才的相关待遇。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学习农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这些人才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在人口如此庞大的当今我们会连吃饭吃菜都是个巨大的问题,基层的农业技术员值得尊敬。
最后,对于打算从事农业学习和已经从事农业学习的同学们来说,日后要不要跨入这个领域最需要考虑的是他们是否热爱这份工作,毕竟每天都下地的生活对不喜欢的人来说会是一份巨大的折磨。
与其艰难的忍受风吹日晒、大雨滂沱,还有蛇蚊虫蚁的侵扰,倒不如早早换行。长期从事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会对人的心情产生不利。
今日话题:你认为农业发展前景如何?能得到提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