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三)

一.“为什么教”

新课标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的创新,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通过教与学,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什么”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三会"

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重视对数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合适的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对初中阶段“方程与不等式”主题,在理解方程、方程组、不等式、不等式组定义的同时,理解它们基于解题方法的一致性。

选择能引发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丰富教学方式很重要。这需要我们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是学习和项目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的本质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创设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情境。在真实情境中提出能引发学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如例51

这是一个主题活动:

第一步:发现身体上的“长度”

1.小组合作探究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如手掌长、一拃长、一步长、身高等;

2.各小组汇报交流,加深对长度单位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身体长度的奥秘(脚底的长度刚好是拳头的周长、脖子的周长等于两个手腕的周长、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高的长度、七个脚底长度等于身高等)。

第二步:应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用身体尺子为测量工具,开展实际测量活动。如用自己的步长测量教室、篮球场的长度;用一拃长测量桌子、黑板的长度等。在测量中不断体会单位的选择及估测的策略方法。

第三步:活动后交流感受

让学生经历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归纳、迁移、运用的学习过程,体会数学认知、理解、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方法、语言,增强认识现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树立好数学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到什么程度”

新课标指出,教材的编写着重关注核心素养(三会)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同时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教师的引导,注重创新,素材选取贴近学生实际。

在教研上,教师在平时备课活动上应更多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改进,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改进——实践”的校本教研。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中形成核心素养基础和条件有两类行为动词。一类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 “掌握” “运用”等;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 “经历” “体验” “感悟” “探索”等。从以上行为动词中,“经历” “体验” “感悟” “探索”这类的过程目标占了半壁江山,所以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

举一个感悟的实例:

【说明】在说明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如果要反驳一个命题结论,只需举出一个反例。

附:

——摘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