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把握国考命题两大规律, 轻松上岸!

满打满算,距离#国考#正式考试已然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了。

国家公务员局在《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名、笔试时间预告》中已经明确了时间:

根据工作安排,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将于10月25日开始报名,12月3日至4日举行笔试,请广大考生届时关注。

如何在国考中成功上岸?想要上岸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洞悉命题规律。

题目是非常多的,国考真题、省考真题、机构模拟题,等等……

题目是不可能做完的,想要取得高分,就需要洞悉命题规律。因为,规律是固定的。

今天,介绍两大国考命题的规律。这两大规律都非常的重要。

请需要的小伙伴一定认真阅读并收藏!

01

不回避热点

相信在备考中的同学,都或多或少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个新闻如此热,国考会不会回避掉,不考呢?

不会。相反,许多我们认为是新闻热点的内容,国考也有所涉及。

除了国考以外,在各省份的省考中,拥抱热点也是一贯的常态。

因此,如果彻底放弃热点的学习,无疑是放弃了一个重要的得分点。

实际上,热点分为了两类。

一类是具有时效性的热点。这类热点往往会在常识部分考察。比如,“七一勋章”的获得者。

另一类可以被称为是热点话题。这一类往往更具有持续性,会在申论中进行考察。比如“三农问题”。

那么,热点究竟有没有一个截止日期,截止到哪一天?

这里其实是并不明确的。但是,笼统来讲,往往是过去一年以来的热点。

比如,“七一勋章”的颁发是在2021年6月29日。那么,这一年的国考中,常识部分就考察了这一新闻热点。

另外,在国考时间公布:零基础,两个月,如何突破?这篇文章中,曾经提到,如果时间不足的话,可以放弃常识部分的复习。

那么,如果有一些考生学有余力或者心有不甘,想要学习常识部分的话,也建议从时政部分入手。多复习时政,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一方面,可以更加容易地拿到行测常识这部分的分数,另一方面,也对于申论大作文的写作,乃至后边的面试大有裨益。

02

不回避重复

在实际的备考中,也有许多考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真题究竟有什么用?都是已经考过的题目了,难道还会再出来吗?

已经出过的题目,自然是已经不会再出现了。但是,题目背后所包含的规律,却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这里我们先举例两道图形推理的题目:

(2012年)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2022年副省级)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这两道题目,乍看起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

内容不一样:一道题都是汉字,另一道题是黑白球。

形式上也不一样:一道题是一组图,知四推一;另一道题是两组图。

但考点呢?

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考察空白封闭区域的数量。

2012年的题目,空白封闭区域的数量依此递增:2、3、4、5、6。选B。

2022年副省级的题目,第一组的空白区域的数量:3、2、1。第二组的空白区域的数量也应该是3、2、1。选D。

由此可见,题目在不断变化,规律却在不断延续。

再举例两道申论大作文的题目:

(2022年)给定材料5中说,“今天的思维和播种,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收获”,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2021年)给定材料1中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给定材料2中说“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请深入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这两道题目,在同样是写满答题纸,为什么国考申论分差非常大?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当然在那篇文章中并没有展开分析。

这次我们分析一下文章该怎么写:

2021年的题目,有三个很明显的元素:改革的成功、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前行带来的曙光。这个比较抽象,可以具象为坚韧不拔的意志。

总之,2021年的申论大作文,是要将4个元素组合起来,统一成一篇文章。而且,这种组合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所以才能改革成功。

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落脚在改革成功,分论点三个:意志、精神和思考。

2022年的题目呢?似乎更简单了。不再是4个元素了,只有3个元素了,而且不需要再从抽象的文字中分析出论点了。

同样是因果关系:因为有今天的思维和播种,所以有未来的收获。

怎么写?分论点就是:思维和收获的关系,播种和收获的关系。

举这两个例子,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是十年前的陈年旧题,还是前几年的新题,只要是真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完成,仔仔细细地研究其内在规律。把十年的真题吃透,再去做其他的题目练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