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师,就应该热爱教师这一行,不然激情从何而来呢?我们今天经常说,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爱岗敬业,这个前提就是一个爱字。如果一个人连做老师都痛苦,他能在教师这个行业上做出成绩吗?显然是不能够的。
但是,现在,许多老师,就是都还在教育的岗位上,但是已经完全没有了热爱两个字,更不要说激情了。笔者所在的县,上个星期举行了一次县教坛新星的评选,这次评选里的一个细节让我记忆犹新。因为教坛新星评选都是上课之前抓阄选择上课的内容,并且要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教案的设计。
而在语文教研组在教案的设计上,让笔者大跌眼镜。按照正常的情况,两个小时应该足够写出一份详细的教案了,但是参与评选的9位教师,写出来的教案竟然都只有薄薄的一张纸,还没有五六百字。拿着这样的教案怎样去上课呢?要知道,真正上课的时候,教案的内容改动不能超过15%啊。
而到了上课的时候,有教师竟然直接拿着别人的PPT来上课,有的竟然连PPT都没有。这是一个什么态度呢?或许原因就在于,这些教师已经在第一轮初审的时候胜出了,他们其实已经拿到了县教坛新星的荣誉称号。而这次筛选,其实就是在确定哪两位教师入选市级教坛新星。但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也太有些让人不舒服了吧。就算自己没有多少胜算,既然是比赛也应该拿出应有的态度来。这样纯粹是应付的态度,不是太不应该了吗?
我们的教师什么时候对于教育教学没有了热情呢?有一位教师对此专门发了一个帖子,形象地勾画了教师的教育激情被抹杀的脉络,并在文末直言不讳地说:“要问我的激情到哪里去了,教书快20年了,我的激情都在废品收购站的那四五十万字的表格里了。”
对于这位网友描画的教师激情逐渐泯灭的过程,笔者也是完全赞成的。教了三十多年的书,从乡村到县城,可以说,对此是深有感触的。上世纪90年代,笔者才从教的那十几年,教师的工作是很纯粹的,就是一门心思教书,没有检查、考核、评估和项目之类花里胡哨的东西。
那时候,教师进入学校,眼里看的心里想的就是教书,就是怎样将学生教好。课后,和学生交流谈心,给学生辅导课程,批改作业到深夜,都是自觉自愿的,完全是义务的,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的心思都在教育学生的身上,从来没有考虑到自己得到的和失去的。而如果真要说希望得到什么,那就是学生的好成绩能让自己拿一张优秀教师的奖状。那时的教师追求就是这样的纯净。
后来,对于成绩的追逐越来越强烈,管理也越来越精细化,与教学相关的材料都被具体到一个数字,而检查也变得越来越严厉。诸如,作业做了多少次,考试成绩评分是不是被拉开了距离,课后辅导几个小时有没有做到,上课要有授课计划和教案,考试要有考试大纲,测验要有分析和总结,课下交流要有记录……
当所有的都被量化打分的时候,老师的教学负担就在于无形中被加重,但是作为老师,这不也是应该做的吗?尽管有些左了,但是毕竟还是在抓教学,老师们就是有牢骚,恐怕也只是偶尔发一发,老师们还是专心在教学上的。
而现在,教学差不多就成了一个分外的事,因为每天都有那么多“婆婆”安排下来任务,让你不能不做,又不得不做。而为了显示自己这个部门的工作的重要性,动辄就是一票否决,你敢不用心对待吗?
而且,这些事就是做了,你还必须要拍照留痕,因为检查要看的就是资料,资料你懂吗?那些上级部门或者一些和教育不相关的局机关,他们也不管你做得怎么样,只要你有照片或者有台账就行。
这样一来,教师能怎么做呢?那就作秀吧。有时,一个集中就是两三个议程,而每个议程花多少时间呢?几分钟不到,也就把学生集中一下,打一个字幕,拍一个照。这样的行径真的好吗?我们难道就是教育孩子怎么作秀撒谎?真的是很悲哀。也正因此,当这位老师说,自己的激情都在废品收购站,笔者也是感同身受的,你感觉怎么样?
亲爱的读者,对于有老师宣称,自己的教育激情都在废品收购站的表格里了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