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朋友发重点高中附近的社区做核酸的景象,排队的长龙里有很多是该校的学生(大都是租房陪读),且每一个正在排队的学生手里都拿着学习资料在那一边排队一边学习。
大家都很感慨该校学生学习自觉性之高。
然后有家长提问到是自觉、自律的孩子来到了这所高中还是这所高中培养出了学生自觉、自律的学习态度?
其实包括提出问题的家长也都知道,这种事情肯定是相辅相成的,即在这所重点高中里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本身就有很强的学习自觉性、自律性,同时这所学校的文化氛围也促进了学生们的自觉性、自律性。
最终呈现给我们看到的不是某一方单独作用的结果。
但如果我们就是非常要较真非要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做一个比较,比比谁的影响更大呢?
谈到这个问题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很多人都在吐槽说职业学校(中职)太差,尤其是谈到其学生素质的时候,很多人都表示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跟着学坏等等。
那么对比今天的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也可以问出类似的问题——在这个“差”的问题上,到底是学生影响大还是学校的影响更大呢?
如果非要如此极端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倾向于是个人影响更大。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这样的表现(尽管这些看到的其实也往往存在片面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就具备这些特定的气质,而且这些气质比较稳定。
一所学校的学风之所以如此好,学生学习态度如此积极,首先的条件是最起码是大多数的学生有很强的把学习学好的动机。
这些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不是作秀,而是因为他们真的认为这样学是有必要的,也认为这样学是真的对自己有用的。
很多人认为自己孩子学习不够主动,那么如果能让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自己的孩子也会变成这样的孩子。
事实真的会这样吗?
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角度看,理论上似乎是极可能的事情。
但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啊。
如果孩子本身就不具备这样的气质、没有较好的基础、没有坚韧的意志,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所面对的更多的不是那些努力学习的动力,反而是更多的压力、更多的打击。
事实上在这样的学校里,对这样刻苦的学生来说,学校的很多管理规定反而会“阻碍”“影响”这些学生的学习。
当然,学校的这些管理规定肯定是基于为了学生好而制定的。
例如强制熄灯休息禁止学生熬夜等。
很多高中生及其父母,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放弃了学校住宿而在学校边上租房,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比如文首说的哪所高中学校,高一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会住宿,但高二的时候就反过来了,大多数学生不会住宿,而到了高三则是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住宿了。
我们还在网上讨论住宿好还是走读好的时候,学生自己其实早已经做出了最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他们不会从理论进行各种分析,也不会过于浪费时间分析这个能力那个影响的价值高低,他们只需要从满足自身需求、从如何更有利于自己达成目标的角度考虑即可。
其实绝大多数在高中非常努力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大都也会非常努力。
尤其是在当下,全民重视教育、孩子们普遍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且整体学习认知水平较高以及全面对普高以及大学的渴望和现实中“普职分流”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不可否认一定有学神、学霸玩着学甚至不学就能考第一、考上重点,但绝大多数想要达成这个目标的孩子是一定离不开刻苦努力的。
所以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自律不是到了重点高中才具备的,而是在上高中之前就已经具备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孩子初中时所具备的自觉、自律又是谁培养的呢?
有一部分学生(通常都是成绩突出的那部分)一定是从小学继承过来的,但还有很多学生肯定是在初中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
如果你是初中生或者初中生的家长,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初中还没有培养出在学习上的自觉性、自律性,那么就不要寄希望于孩子上了高中就会被学校培养出来。
所以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大价值我认为就是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也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到了高中也能有这样的学习态度,那就一定要从小学最迟初中阶段就要培养起来这样的态度。
怎么学、如何学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学习的效率相对比较低,但只要态度积极,那么也会“大力出奇迹”的。
况且技术层面的问题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习的推进,即便是外部不加以干预,学生自身也会根据情况做出各种调整——这本就是人类的特质。
因此,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羡慕他人、渴望未来自己也能获得的那些东西,就从今天开始做起,越早开始,些许进步也会量变引起质变,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