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书评 | 跟着“倪大红”学语文

□林颐

倪文尖多年参与国家语文教材编写,被称为“语文老师的老师”,他关于文学阅读和语文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的视频讲解,受到了700万观众的热烈欢迎,得此“倪大红”雅号。

《倪文尖语文课》分上、下编。上编“文学课堂”,下编“字里行间”。先来看看,上编讲些什么?《孔乙己》《背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围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现代文学经典。都是被人说了又说的,还有什么新的见解吗?

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你错了。你应该先去阅读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列出了十四条理由,第四条是这样的:“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那么,倪文尖带来了哪些新发现呢?

以《孔乙己》为例。倪文尖强调了“看与被看”的叙述模式。这其实是一个蛮复杂的小说叙事学理论,而倪文尖扣着文本,直接进入了阐述流程,通俗易懂地讲清楚了《孔乙己》所呈现的叙事视角,从而证明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杰出之处。

为什么选择小伙计来作为叙述者?这里涉及小说创作中的“隐含作者”。二十年后的“我”再看当年的小伙计“我”,然后又再看酒店的看客们,最后是再看孔乙己。倪文尖进一步指出,小伙计在“看与被看”的链条里的位置,与鲁迅在“幻灯片事件”里的位置,有着惊人的同构之处。当鲁迅在看幻灯片时,他在看幻灯片里的中国人,日本同学在看幻灯片里的中国人,也在看同为中国人的鲁迅,鲁迅在看日本同学,在这样一个“看与被看”的链条之中,鲁迅和幻灯片里的中国人拥有了共情共感。小伙计的位置与鲁迅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事实上就是鲁迅的分身,鲁迅让自己进入了咸亨酒店的时空,所以,他能够深刻地体会“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既可怜又值得同情的立体形象。

如果说小说创作有“隐含作者”,我大胆地加个说法,文学阅读也有“隐含读者”,那些特别高明的阅读者,能够进入作家创作的场域,仿佛置身小说场景的现场,这些读者能够拥有比其他读者更敏锐的观察力和宽广的视野。

再来说说,倪文尖怎样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我们通常把这篇名文当作父慈子孝的情感佳作。而倪文尖紧紧抓住《背影》最后一段,结合父亲的信件和“我”收到信件后的情感反应,结合朱自清1917~1925年的家庭情况,指出《背影》的背后,是一个纠葛的父子关系史,应当视《背影》为朱氏父子的“隔空对话”,朱自清是把父亲看作“预设读者”的,那些看上去朴素平淡的话语有很多都是写给他爹看的,这种化解父子矛盾的方法隐含着世俗复杂的中国式伦理,这才是这篇千余字的散文成为经典的内涵所在。

上编这十余篇文章,倪文尖提供了新颖的阅读视角,让我们在重温经典中获得了更多启示。下编“字里行间”部分,是关于《祝福》《故都的秋》《荷花淀》等文章的旁批展示,也可以说是语文课教学备课的直观展示,如何抓住文章的精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点和启发性的提问。比如,《祝福》开头,“灰白色”“沉重”“钝响”这些词汇,不像是写新年气象,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阅读《祝福》,需要处处留意鲁迅遣词造句里的心思。

所谓经典,是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里依然经得起一读再读的作品。再次引用卡尔维诺的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倪文尖语文课》体现了细读文本的魅力,跟着“倪大红”老师,是时候了,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