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从根源上遏制违规学科竞赛

寒假期间,一些违规学科类竞赛活动又有抬头之势。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查处,并发布提醒,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所有竞赛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

寒假本应是学生休养身心、调整学习节奏的良好时机,广大中小学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身体、培养兴趣,参与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但一些公司和个人通过公众号、微信群等渠道散布“考试获奖,助力升学”等谣言,贩卖焦虑、非法敛财,加重学生负担、损害孩子身心健康,属于违法违规行为,而且涉嫌诈骗。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和家长承受的经济负担,自2018年《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教育部连续多年公布通过审核的竞赛清单,全面取消学前教育阶段各类竞赛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大幅度削减竞赛数量。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更是公布了44项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名单,以“白名单”的形式严格规范管理竞赛活动。

从公布的“白名单”中可以发现,为广大公众所熟知的各科奥赛等学科类竞赛仅面向高中学段开展。将奥赛撤出义务教育阶段,并且强调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充分彰显了教育部门落实“双减”的坚定决心。这将避免因竞赛导致不良竞争,加剧学生的课外负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发展。

以往学科类竞赛之所以受“热捧”,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早“锚定”重点中学,及早获得名牌大学的“入场券”,陪孩子转战各个竞赛活动,不惜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势下,这种焦虑与迫切的心情虽可以理解,但不宜提倡。要从根源上遏制违规学科类竞赛扩散蔓延,还须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快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开拓四通八达的成功赛道,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发光出彩。(李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