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社区工作者岗位开始招人了。很多人对社区岗位有误解,认为社区工作者全是大爷大妈,根本没有年轻人的位置。其实并非如此,社区岗位也分很多种,不同岗位的职责不同,需求也不一样。
我们在报考社区岗位的时候,会看到社区工作岗位以及社区公益性岗位,不少人分不清二者的区别,其实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报名的时候不要看错了!
社区工作者岗位区分
我们常说的社区工作者,指的是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或社区服务站从事社区管理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也是社区岗位招聘的主力。而社区公益岗位是指城市公共管理、涉及居民利益的非营利性岗位。
通常来说,公益性岗位在招聘时都会注明岗位性质,而一般的社区工作者通常以居委干部、网格员的形式出现。这两种岗位虽然都被叫做社区工作者,但如果仔细分辨,就能看出不少区别。
招录要求大不一样
一般的社区工作者岗位,虽然报名门槛不高,但还是有一些“潜在要求”,比如要求年龄不超过40岁、户籍在本地、有大专以上学历等等,之所以制定这些要求,就是因为社区工作者是要真正干活的,大部分都是考试上岗,不是想去就去的。
而公益性岗位,则是针对特殊人群招录,比如女40岁男5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残疾人员等、应届毕业生等等。招录这些人,主要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使其满足最低生活保障。公益性岗位一般活儿不会太多,都是一些简单任务,人人都能做。公益性岗位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笔试,简单面试即可。
待遇差别比较大
本身社区工作者待遇就不算很高,公益性岗位则会更低一点。一般的社区工作者工资大概在3000-4000元/月,有五险一金,内部也有晋升渠道,可以一步一步提升,年轻人相对较多。而社区公益岗位很多时候都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个月可能不到2000元,有五险但不一定有一金。本身就是针对困难户的安置性岗位,标准自然是最低。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其实无论是社区工作岗位还是公益性岗位,都只能算一个临时的选择,主要用来过渡,不适合长期发展。而对于年龄比较大,没有太好去处的人群,社区工作者或是公益性岗位都可以选择,至少能提供养老保险,退休后也能老有所养。
大家觉得社区工作者岗位怎么样呢?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