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人口新形势下, “教师过剩”是真的吗?

8月31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在谈到加强乡村教师待遇保障话题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提到了教育部门应对人口变化趋势的问题。任友群表示,为了应对人口变化的趋势,教育部委托专家团队开展了教师资源统筹优化配置相关研究,基于“七普”数据预测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未来乡村教育的规模将会有所缩小,城乡教师资源可能会出现结构性失衡,“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尽早开展各级教育分城乡的教师资源配置规划”。

人口变化的趋势,从有关数据中可以看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为60多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而另一方面,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5.22%,欠发达地区、乡村地区人口继续在向城市群、都市圈等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出生率在变化,人口在继续流动,从近期和中长期看,这两大因素必然深刻影响学龄人口的分布,进而牵涉到教师资源的供给问题。

这也是近来网络不时流传“人口减少,教师将大量过剩”等话题的原因。

但在专家看来,我国教师的绝对数量并未过剩,人口变化对教师队伍的影响,主要在迭代更替,而不在数量多少。另外,人口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不同的地区也并不相同。

一方面,未来一段时间,由于新进教师数量减少,加上农村学校普遍教师年龄结构偏大、音体美教师匮乏,教师代际断层问题在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可能趋于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向发达地区、经济活跃地区转移,学龄人口不断迁徙,在教师资源供给问题上,很可能出现人口流入区域缺编和人口流出区域空编并存,即一边因缺编制而人手不足,另一边又面临教师编制数量过多而实际需求不足的问题。

如何避免教师资源的浪费和不足,说到底,就是一个优化配置的问题。面对人口变化新形势,教育部门需要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鉴于未来几十年,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短缺与过剩问题或许将反复交替出现,只有不断优化布局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师资源供给标准、弹性和适应性,才能应对人口变化和高质量教育需求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

近年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建议,有必要加强人口导入区教师编制供给力度。这显然是应对部分地区教师资源人手不足的有效办法。针对部分地区教师可能过剩的现象,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不妨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将乡村教师培养成全科老师,使其能够适应更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而在学前教育法即将出台的背景下,解决过剩问题又有了新的途径。

学前教育法草案强调,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可以预测,未来公办幼儿园只会越来越多,如果能够尽快出台公办幼儿教师编制配备标准,在国家财政供养教师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无疑为化解部分中小学师资过剩问题提供了可能。

人口形势变化,会不会导致原本较弱的乡村教育因此更弱,为社会普遍关注。在这次发布会上,任友群强调,“继续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加强乡村教师待遇保障”,都是必要之举。另外,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向乡村学校输送,也是可行的思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