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战略安排,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着重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与“合”、“联”与“通”、“理”与“学”发力。
“统”与“合”
“统”是指统筹设计,“合”是指协同合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需要整体的统筹设计与协同合作,从而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这是当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建设首先而且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文件众多,关涉多学段、多部门、多要素。在内容上,既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体化,又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还包括课程思政或学科德育一体化,需要各学段有机衔接构成完整育人格局。在机构上,宏观涵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宣传部门和学校,在具体学校内包括多个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不是个别部门或者单个单位可以实现。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各管一段,相互独立。近年来各方面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构建与衔接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从体系上,有“三全”育人的要求;高校中有“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构建的要求;思政课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等。从具体内容上看,目前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相关的文件有不少,例如基于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有《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等;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还有团中央印发的《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等。
众多的要素、文件与要求为当前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也正因如此,需要进一步统筹设计和协同合作。在顶层设计上,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进一步明晰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及侧重点,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建立一体化的统一或者联合管理机制,如建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和交流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以及衔接的问题,增进不同学段的沟通。建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如增进一体化育人的考核评价和评议,可以发挥各省市思想政治教育协会力量,采用第三方评估方式实时督导和评议。学校内部要构建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校内各部门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作。
“联”与“通”
“联”指联动,“通”指贯通。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就是要建设一支相互协作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形成不同学段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建设,从而接力实现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实现这一点,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先“联”,然后打“通”,一以贯之地接续实现育人目标。
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要相联系、联手,一以贯之。思政课教师要形成系统育人理念,遵循学生成才的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通过大中小学不同学段间的结对共建项目、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交流研修等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共同体。明晰不同学段的课程定位,大学侧重理论性学习,高中侧重常识性学习,初中侧重体验性学习,小学侧重启蒙性学习,形成阶梯式育人目标,发挥育人合力。其他学科的大中小学教师要优化课程思政体系,完善教学设计,探索中小学“学科德育”与高校“课程思政”有效衔接,使得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大中小学党政工作者遵循不同学段学生思想发展规律,以党团队育人链条的衔接和贯通为重点,推进大中小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不同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相连续、联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各学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沟通,一方面了解前一学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为本学段衔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又厘清与后一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边界,更好地发挥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数字化转型开拓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新路径。以数字技术搭建全国性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共建共享平台,例如建立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案例库、全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设计库;打造记录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全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电子个人成长卡,作为学生档案的一部分,包括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状态、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况等内容,这样可以使各学段教师了解所带、所教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于接续开展相关教育。
“理”与“学”
“理”指学理,“学”指学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既是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也是理论中的新问题。这既需要深化学理研究来指引实践探索,也需要强化相关学科建设做好理论支撑。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提出经历了较为长期的过程。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直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新战略方向,也是新提法、新概念,一些基本问题例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涵、价值意蕴、基本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学段的目标体系、内容界限、实践路径等亟待破解,需要加强其基础理论研究。一方面要组织专家力量重点突破,推动一体化研究的大中小学联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和建立科研合作机制。部分课题可采用“双主持人”或“多主持人”的形式,即课题中有两个或多个不同学段的主持人,充分发挥大学理论研究的引领作用,并增强各学段相互间的合作。加强课题理论成果的转化以及实践性课题项目的建设,在课题设置中增设部分实操性的项目类型。依托研究成果,分学段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项目的实践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学理研究、实践探索都需要有强大的学科建设作为支撑,需要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与学科建设协同机制。从学科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础,也需要加强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协同与合作,增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理论建设的合力。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尤其理顺一些专业设置。例如目前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大部分高校是设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有的高校是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建议统一归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另一方面,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质量,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和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
(胡敏,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