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徐建俊: 培养“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 为职业教育贡献常信力量

近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徐建俊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产教融合、职业院校的使命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实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徐建俊

中国教育在线: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各个层面部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连发、动作频频,对此,您有何感受?

徐建俊:职业教育作为最贴近产业的一种类型教育,产教融合是其本质特征,也是基本办学模式之一,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近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部署,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体现了国家统筹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的态度,体现了国家推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心;这是国家不断健全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机制,从法律上规范产教融合,从政策上引导产教融合,从专业上匹配产教融合,从氛围上倡导产教融合的全面推进举措,对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在线: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极,我们要回答“强国建设,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职业教育院校的使命是什么?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学校是如何定位的?

徐建俊:党的二十大赋予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即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切实强化学校的办学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使广大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从而更好地助力职业教育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支撑新发展格局、统筹协同创新。

那么,为贯彻这一办学使命,职业院校就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聚焦立德树人,发挥教育类型优势,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定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从而不断增强支撑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能力,为职教担起新时代新使命贡献常信力量。

中国教育在线:职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企业的支持。您觉得推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当下,产教融合该如何走出新路?

徐建俊:我认为推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最大的难点有以下几个:

一、融合机制尚有欠缺。产教融合政策落实过程中,企业和学校的融合定位不够清晰,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校企共建长期规划,缺少促进产业发展的共同远景目标和宏观视野。

二、配套制度不够健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政策效果。

三、成果转化还不到位。校企双方难以从科研和创新层面达到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紧密,制约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

当前,产业变革倒逼育人模式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协同育人新路。职业教育应围绕产业需要来办学,构建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生态圈。职业院校要坚定自信、改革创新、系统施策,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全力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因此,我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主动对接工业互联网产业,积极筹备成立相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引企入校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双元联合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服务。

中国教育在线:新一代信息技术一直是国家部署的重点领域。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学校有哪些布局和举措?如何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如何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徐建俊:首先,在办学定位上,学校聚焦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按照工业互联网的“物理系统+网络+平台+安全+应用”体系架构,形成面向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全校专业布局,打造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创中心,促进区域内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衔接,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上,针对信息化背景下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以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为支撑,构建专业群“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融合创新、数据赋能”智慧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

在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方面,学校联合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围绕岗位职业能力图谱和能力标准,将综合素质养成、工匠精神培育、专业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时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实施“岗课赛证”融通,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基于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等产教融合平台和载体,实施校企协同育人。

中国教育在线:您认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什么?学校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上有哪些举措?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数字化人才?

徐建俊:我认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改造。

我们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上的主要举措有:一是根据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优化学校整体专业布局,深化基于专业群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构建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数字化教材、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在内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数字化资源体系以及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三是深化数字校园建设,建设“智慧教室、虚拟仿真中心、网络学习平台”三位一体智慧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精准施教和泛在学习的教学生态。四是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深度应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各类资源数据,重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打造职业教育“金课”。五是改革教学评价,汇聚教学大数据,构建追踪、诊断、反馈的智慧评价体系,形成教师和学生画像,支撑教师职业发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数字化人才方面,我校面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及时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课程内容,开展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一体化设计,推进新形态教材建设和传统教材数字化改造,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深度应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革命”,打造职业教育“金课”,使学生紧跟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数字化人才。

中国教育在线:如今,职业教育越来越为国家、社会所看重所期望,职业教育自身亦走到了一个有能力有实力有机会再上新台阶的路口。展望未来,您怎样看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哪些期冀?

徐建俊: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系统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也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总体路径。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落实国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一体、两翼、五重点”的总体要求,高质量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11条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需求驱动、开放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生态,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改革重心和服务场域的转变。

文字整理:黄卓

编辑排版:杨文静

审定:冯蕾

本文版权归中国教育在线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