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同学聚会,成了关于是否应该让孩子尽早自立的讨论会。
一名同学的孩子刚考上大学,父母要其勤工俭学,另一名同学的孩子大学毕业,想继续读研,父母不允许。
他们共同的理由是:希望孩子尽早自立。
李女士的儿子今年刚考上大学,在为孩子交了学费和住宿费之后,李女士对儿子说:“你已经成人了,虽然你读大学我们应该继续养育你,但你必须有一定的自立意识,我每个月只给最基本的一千元生活费,你不够用的,自己勤工俭学,比如周末打点零工,利用闲暇时间出去家教等。”
李女士说到做到。
她儿子的大学在一线城市,好些同学家里给的生活费是两千元,明显李女士给的生活费是不够的。儿子没有办法,开启了勤工俭学。他到学校重点的事情,不是规划自己的学业,也不是考虑参加哪些社团,而是四处打听怎样去勤工俭学?
其实,李女士家里的经济并不拮据,夫妻都有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供儿子读大学还是没有问题。按李女士的话说,她是想通过这样,让孩子尽快独立,尽快成长。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让她害怕。她的儿子自小乖巧懂事,学习成绩好,但就是有点胆怯,性格柔弱,她觉得应该尽早锻炼他。
李女士的做法,遭到诸多同学的反对。大家都认为没必要,既然家庭能够供给,何必让孩子受苦,而且还影响孩子的学业。
另一位同学陈女士,她的女儿今年大学毕业,按照女儿的意愿和学习成绩,完全可以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但陈女士坚决不同意,她对女儿说:“人的一生中,能够工作赚钱的年限并不多,一个女孩子,读到大学毕业已经足够,你现在重要的事情,是赶紧参加工作,养活自己;同时也赶紧进入婚姻,生育孩子,完成女人的使命。”
陈女士的观点和做法,更被不少同学批评,大家都说她的言行过于传统陈旧,这样做会误了女儿、害了女儿。
大家都知道,她的女儿自小优秀,属于出类拔萃那种,孩子明明有更好的发展和前途,为何要用狭隘的观念加以阻碍。
陈女士不以为然,她觉得自己已经养了女儿二十几年,现在女儿有了独立能力,为什么自己还要继续供养,完全没必要。
她还有一个观点,孩子尽早走进社会,积累经验,更有利于人生发展。
在李女士和陈女士的共同认知里,能让孩子尽早自立,是父母尽到责任的表现,也是做父母的成功。
确实,社会上存在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会读书,能读书,然而害怕面向社会。他们读了很多的书,可走进社会,却成了“废人”。
像李女士和陈女士这样的家长,跟那些不计成本,不顾实际,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味要孩子考出好成绩,取得高学历的家长相比,却又是另一个极端。
有些时候,急于让孩子自立,又或许会误了孩子,伤了孩子。
压缩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勤工俭学说到底是无奈的事情,是孩子在家庭无力供给的情况下,为了求学,不得已而为之。
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该读书的年纪,就该全力投入学习。边读书边打工,必定会分散时间和精力,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尽管历史或者现实,有不少勤工俭学者获得人生的成功,但终究是特例。他们成功的原因,更多在于他们的特质和努力。完全可以反问:如果他们不用勤工俭学,是不是有更大的成功呢?答案是未知的。
见过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在打工的时候说:“如果这个时候我不用出来打工,我可以有时间去做我的项目,去看更多的书,我一定比那些优秀者更加优秀。”他的话里透着无可奈何。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还是把更多的求学时间,还给孩子吧。
像唐尚珺那样高考十五年,执着于求学,确实不可取。但在有可能有机会的情况下,让孩子读更多的书,开阔更大的视野,却值得提倡。
不是唯文凭论,但一般而言,学历高比学历低者,发展空间必然更大。身为家长,不要人为去阻断孩子的求学路。
让孩子不理解,产生抱怨。
一般而言,跨进大学门槛的孩子,对家里的经济情况都会有基本的了解。当父母在可以、可能在情况下,对孩子的求学没有足够的支持,孩子的不理解自然产生。若再跟其他类似的同学比较,那么对父母的抱怨,更可能自然而然出现。
有的孩子会表达,会抗议,甚至出现叛逆的行为。如不再跟父母联系,跟父母对着干,学习不认真,乃至放弃学习等。但有的孩子则默默忍受,将不满深深藏进心里,他们把对伤害的反击,转向自己的内心。孩子的性格,为人处事方式等可能因此而改变,变得内向、冷漠,乃至患上心理疾病。
单位里有一个女孩子,看上去很聪明,但生活和工作态度非常消极。跟她说:“你这么年轻,不应该这样活着。”她苦笑回应:“我本来要去读研究生,但父母不让,说尽早参加工作好,女孩子不必追求太高的学历,所以也就这样了,反正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
当孩子的积极性被挫,他们可能会就地趴下,然后躺平。
让孩子产生疲惫感,对生活丧失热情。
把原来可以读书的时间,用到谋生上,尤其在孩子渴望读书的情况下,孩子的心理会有疲惫感。
原来相对单调的工作,在孩子的眼里,会变得更加枯燥,亳无吸引力。孩子对生活的激情、热情,会因此大打折扣。
“读三年书,不如闯一年江湖。”未必正确。在孩子想读书的年龄,逆其心愿让其尽早自立,孩子的人生,可能会一天天蹉跎。
是否需要勤工俭学?是否让孩子继续深造?一切都要结合家庭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来定,不能简单为了孩子尽早独立,尽早走向社会,违背孩子的意愿,最终贻误孩子,伤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