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黑盒过程
人生是不公平的。
你真的知道怎么上大学吗?
其实对于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来说,这个问题的难易度是不同的。
对于家庭中的第一代大学生来说,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我想,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同学,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特别是一些进入985、211这样顶尖学府的同学。
父母都是70后,早80后,也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可能在工厂上班、可能在家务农、可能在大城市打工,他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和你说,只知道要你努力向上考。
可能有一些哥哥姐姐,上了大专,其实也不能告诉你大学要怎么上。
这个问题对于你,真的太难回答了。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 ,一路过关斩将,只知道埋头苦学,却从来没有人告诉你大学是什么样的,要怎么上。
但是对于很多父母都是大学生的同学而言,这个问题很简单。
他们的父母虽然是同样的年纪,但是可能是大学教授、是政府领导、是见多识广的企业家。耳濡目染,对于大学的过程其实很清晰。
人生的不公平就体现在这里。
大家都在同一所大学,同一个教室,可是对大学过程的了解却天差地别。
在大学这场有限的游戏中,知道规则和不知道规则,哪个赢面更大一些不言而喻了吧。
当然,这并不是你家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机制的问题。
目前大学的主流关切稳定的集中在社会分层、入学机会、职业地位获得上,对于教育过程关注甚少,使得高等教育的过程与其结果的关联机制长久地处于“黑盒”状态。
什么意思?
就是大家只关注你入学前(即高考)和毕业后(找工作/考研)的两个结果。对于你在大学4年中要干什么、你又干了什么都不关注,完全处于放养状态。
学校给的培养计划,在上文中我也说过了,都是比较过时的、落后于市场的,根本不能保证你毕业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黑盒中,你难免会迷茫,会失望,会焦虑,会害怕。
如果没有一个人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要做什么,大概率,你会浪费宝贵的4年时光,最后一事无成。
*高考前
经过3年/4年(还有复读的同学)异常艰辛的学习过程,你最终走过了高考这一独木桥。
你还取得了一个很好的成绩,远超预期的好成绩,这也将使你成为村子、镇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或者是整个家族里第一代大学生。
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热情和期待,和对高中生活的厌倦,你开始慢慢放松,准备迎接大学生活。
*志愿填报
紧接着,你将遇到开启大学之旅的第一个难题:志愿填报。
同学你填志愿的时候,真的有目标吗?清楚地知道你的专业是干什么的吗?是你自己选的还是别人推荐的?
填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哪个专业好就业?哪个专业好考研?哪个专业能当公务员?上末流985还是头部211?上西北的211还是上海的普通本科?…….
没有人能给你辅助,你能做的就是凭自己有限的了解,选一个看似不错的专业。
“就这样吧”。
当然了,现在又出现了很多的 “高考志愿填报规划师”,帮你填学校、填专业。
我不否认确实有很多人是负责任的,会给你价值最大化,但是里面有很多人,是滥竽充数。
都是 AI帮助他做的分析,像夸克浏览器、百度都能自动给你分析还不要钱,他再把结果转述给你,甚至为了能保底,极大的浪费你的分数。你不纯纯韭菜嘛!
在这个环节我不想过多的讲,毕竟大家也都选完了,被大学录取了,这都是过去的事了。
但是从填报志愿环节,其实就开始出现差距了。
很多从政、经商的父母,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加透彻,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的孩子,并且能予以帮助和支持。
但是很多寒门子弟,父母对这些一窍不通,都是道听途说,其实根本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在你毕业的时候,还有了很高的期待。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算是真正获得了入场劵,就等到时间报道了,于是一个暑假的时间,又在疯狂放松中度过。
到了开学日期,准备去报道。
相信我,接下来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将会对你的人生造成巨大的冲击,但你自己却还并不清楚,只是偶尔会有所感触,等到快毕业了甚至已经毕业了,才后知后觉。
很多人到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读书,可能是人生中第一次真正进入这样的超级大都市,所有的一切都很新鲜,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扫码付款、第一次骑共享单车……
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代表着未知,每学会一个新的事物,都要耗费很大的心力。如果不是天生勇于探索的类型,这一过程,非常迷茫、非常痛苦。
Megan Holland对美国第一代大学生挑选大学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即第一代大学生往往对大学所知甚少,在挑选和比较大学时无从下手,大多采用比较随意的态度,或是只秉持非常局限的标准去选择,他们几乎全部都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孤身一人来城市里读书,好奇、陌生、胆怯、自卑等这些词汇都不足以概括习性错置(habitus dislocation)带来的冲击——Reay等人称之为“精英休克”(“the shock of the elite“)。
这是一段艰难的自我调整过程,长则数年,短则一两个学期,严重者甚至对自己的能力和身份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当你发觉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已经大到努力也无法弥补的时候,就会开始嫌弃自己,并陷入了长期的轻度抑郁状态。
你找不到自己的方位,前路一片模糊,只好如履薄冰地凭着感觉行事,对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忐忑不安。
*毕业的出路
大学的终点,无非有3个方向:升学(出国留学/考研/保研)、考公考编、就业。
如果这3个方向,你都没有选择或被选择,就代表你失业了。
其实不管是升学、出国、考公,最后的结果都还是要回到工作上面来,这是每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避免的责任和义务。
很多人进行过思考,但是却自以为地给自己留很多选择,又要考研,又要出国,又要考公,又要找工作,看似是很多退路,其实每一条都不会太顺利,最终导致一无所得。
很多人也没有思考过多,成绩较好接受学校的保研、推免。然而这种做法却容易让他们在未经仔细省察自身真正的志趣就匆忙踏上直升研究生或博士的学术道路,虽有助于纾解一时之困,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其职业发展。
但是从高考到工作,这一巨大的转变和选择,是需要在大学四年中思考并完成的,这一过程至关重要。
在以下章节中,我将重点讨论一下大学毕业的这3种出路,特别是工作这部分。
你要如何才能赢过别人,获取一份理想的工作?
期待我们的再次相遇!
(本篇完)下期预告:新时代大学生存指南之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