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

今年的教师职称, 你参评了吗?

职称年年评,心里年年凉,可以说,评职称都成教师的心病了,教师职称由原来调动老师积极性的因素,变成现在制约的因素,在教师阶层了行程了新的不公平。是想,窝着一肚子苦水的老师,能愉快地搞好教育吗?下面就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评上高级职称的都是哪些人?

我总结了下,在周围,真正潜心教学的老师是很难评上高级职称的,有的也是年龄偏大了,年富力强的优秀教师能评上高级职称的凤毛麟角。而评上的,大多是不怎么教学的,或者不在一线岗位上,以中层领导岗位上的人居多,他们在各种奖项的上游,有好处就能把自己弄上去。现在的条件对有些人来说难于上青天,但对这些中层的人而言就是量身定做的一样,比如德育先进、先进工作者、扶贫先进个人等。在课题和青蓝工程上也是捷足先登,能得奖的年轻人都被收入囊中了。其他老师只能望洋兴叹,羡慕嫉妒恨了。有些地方还有“四方认定”的奖励,其中有一条是领导班子评议,这里的操作很明显就向中层倾斜了,这种事情是见怪不怪了。

所以,真正一线的教师,好多人在拼命争取教学成绩,当班主任,用汗水杀出一条血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多半拼上高级就不再努力评正高级了,大多数教学优秀的人在中级就退下了。把青春献给了教育,最后当别人问起职称来,就抬不起头,好像自己真的在误人子弟一样!

2.评上高级职称的人都在干什么?

这个就更加显而易见了。大多数评上高级的一线教师都会年龄偏大,身心俱疲,不再担任重点工作,而且教育是很疲惫的,甚至还要吃青春饭,因为年轻人和学生更能有共同语言,教育的效果更显著。教学效果不明显的老师,校长也是不会喜欢的。那些年轻的中层老师本来就干着和教学无关的管理工作,年轻是资本,除过更上一层楼当大校的校长外,挖空心思搞奖励,哪还有心思抓教学呢?

更有甚者,彻底躺平,做些无关的工作去了,比如后勤,功能室管理员什么的。

3.职称的调动激励作用表现在哪里?

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激励作用不明显,和设置职称时的初衷已经很不同了。尤其在评职时面临的不公和焦虑,甚至还打击了部分老师的积极性,让本来平和的教育有了功利性和庸俗化,因为拥有高级职称的老师往往上不好一节课,教师的社会形象也大打折扣了。

说到底,作为老师,育人初衷不能忘,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对得起学生才是最重要的,甘为人梯,甘于清贫,让烦人的职称见鬼去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