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底层改变命运最后的希望,如果连教育都保证不了公平了,那这个社会就会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阶级固化,社会矛盾突出,还会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教育不公的现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社会现象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一个共同体。本文首先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教育不公存在的巨大阻力,最后再结合现状提一些建议,当然这些建议并不容易实现,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是来自于地区差异的阻力。可以说,由于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农村和城镇的差距,尤其是在教育资源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不仅是优质的老师资源,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其实学生资源也同样面临匮乏。我老家附近原来有一所小学,曾经这所小学出了不少高材生,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学。但是前年回去的时候才听说,原本偌大的学校空荡荡的,加上校长总共只有3名老师,而学生只有2人,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今年再回去的时候,听说那2个学生也已经顺利毕业,老师也分流了,只剩余空旷操场和飘扬的红旗。似乎在告诉我,这所小学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辉煌过。当然,受教育条件和资源的影响,还有很多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较弱的其他学校存在,跟其他一些优质的城里学校资源相比,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的不公。
二是来自于家庭环境的阻力。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于是便想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于是科课后补课,家庭教师,私教等便出现了。除此之外,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很多孩子具备天然的优势。我们比如说对于一些资源好的学校来讲,教师群体的孩子直接录取,某些领导的孩子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跳过正常的考试选拔程序进入,这都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全国试卷和教材的内容不统一,就连一些名校对全国各地的分数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北京本地的名牌大学对本地学生要求的分数不高,但是对外省市的学生要求的标准却非常高。这种情况对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大家都是中国人,难道就是因为我不是北京人,不是上海人就低人一等么?
三是来自于政绩思想的阻力。在当今社会,学校之间以分数定胜负,以考上名牌大学为成绩的思想已经严重到畸形了。可以说,大多数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的学生,而是为了培养一批能考试,考得好的学生。而过分注重学生个体成绩,不注重均衡发展就导致很多学校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举措,比如一些实验班、提高班、种子班等等。这些班级往往配备比其他班级更为出色的教师,给这些班级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和生活服务,那么对于其他的学生,这难道是公平的么?像这种情况跟我们现在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有什么区别呢?很多原来有潜力的孩子在这种不合理的机制下,就生生的被淘汰了,这不就是刻意的在制造教育不公吗?
四是来自于资本集团的阻力。对于资本集团来说,制造不公是他们的本性。只有在教育中制造不公,他们才能混水摸鱼,才能获取利益。我曾经跟一些家长聊天,现在补课一小时300-600元实属正常,但是为了孩子,再大的压力他们也要承担,坚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笑笑无语,其实在我看来,他把起跑线的标准降低了,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北京大学教授的孩子到考上北大和一个普通群众的孩子考上北大,哪一个起跑线高?不言而喻吧。如果说通过这种方式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对孩子来说本身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已经输在了“生产”线上,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起跑线比别人已经低了很多。之所以这句话的流行,其实就是资本洗脑的结果,正是通过这种洗脑,让原本相对公平的教育变得更不公平。
其实这跟一些体育比赛的情况比较类似,比如说一个商家开发了一个跑鞋,能够提高跑步速度,如果一个选手买了,对其他选手就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大家都买了,那所有的选手又是公平的,但是选手们却因此而付出了巨大的费用,要知道好的跑鞋都不便宜。其实这是一样的道理,你的孩子成绩不好,你花钱补课,成绩上去了;他的家长也急了,那他的家长也花钱补课,结果成绩也提高了。但是他的成绩提高了,也就意味着你的成绩相对下降了,于是你再花高价补,他也跟着花高价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家长花光了钱财,两家的孩子疲惫不堪,但是最终结果还是没有改变,只不过资本已经从中把家长的钱通过这种名正言顺的理由拿走了。
五是来自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我们大家都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那既然教育上存在如此之多的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啊,当然国家也一直致力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但是实际上阻力非常大。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近日在“未来教育论坛上”谈到教育改革困难重重,认为教育改革是一件非常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会遭遇很多的阻力。毕竟任何改革,都需要取得社会广泛的共识,才能顺利推进,才能取得实效。在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和资本的影响下,他们肯定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利益,因此想要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系统内部想到促进教育公平是非常困难的。
举几个例子,名牌大学愿意搬到贫困地区去吗?如果在国家的强制力下肯定可以,但是学校和老师肯定会以条件不好,资源缺乏,不能发挥名牌大学应有的作用等等进行阻挠。把优质教育资源分流行不行?肯定不也行,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优质资源的分流,也就意味着教育整体成绩的下降,一旦成绩下降,本地就会受到上级的批评。再者说,优质教育资源分流,也存在好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大家都争着去,差的地方大家都不愿意去,怎么办?所以说,现在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化的现状,想要打破这个现状还真不容易。而如果不能打破目前的现状,所有的教育改革只能是一纸空谈,仍然改变不了这个现状,最后仍然还存在着教育不公平问题。
六是来自于时代发展的阻力。我们都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知识的要求也不一样,这也会对教育的公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比如说现代社会什么最赚钱?答案是金融服务业,也因此有知名的专家说:现在的大多数领导的孩子都去搞金融了,其他的事情怎么办?这样畸形的经济架构对国家的长远建设是极其不利的。其实在我看来,金融服务业本身并不能制造财富,而是通过提供垄断服务的方式来剥削社会其他阶层的财富。就当前时代而言,正是因为金融服务行业来钱快,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不多,专业要求不高,所以相当一部分有背景的孩子都通过自己的方式进入了这些行业。相对于其他刻苦努力学习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们非常聪明,也非常刻苦,但是由于没有强大的背景和条件,只能成为打工人和被剥削者。这其实不也正是一种教育上的不公么?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种不公的情况,最终都是紧紧围绕着两个字来进行的,那就是:利益。只要存在利益分配的不公,教育不公的现象就绝对不可能杜绝;只要存在利益分配不公的现象,社会矛盾就不可能消除。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其实必须要明白这个根本性的道理,才能彻底改变当前的不良现象。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的福利待遇,比如在工作条件、工资、住房、医疗和退休也都能够比城市的更好,优质教育资源就会向艰苦边远地区转移;对教育机构开展严厉打击,老师参与的直接开除,其他单位组织的直接取缔重罚,那教培机构就会销声匿迹;全国统一毕业证,只说明接受过何种程度的教育,就会消除各大高校之间的歧视和不平等现象;改变教育模式,不以个人考了多少分为标准,而以学生平均成绩来衡量,就能进一步提升总体教育水平。
除此之外,教育改革并不能独立进行,还要结合社会其他 的改革一并进行。比如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均衡量国家发展建设所需要行业的薪资水平,提高基础农业,制造业,教育、医疗、国防、高科技尖端技术科研方面的待遇和薪资;降低金融服务业、影视娱乐行业、文化艺术行业、公务员行业的收入;改革税收制度,建立遗产税,资本离境税,限制高薪,提高低薪,逐步缩小收入两极分化,优化城乡居民待遇和收入结构,才能不断提升全体国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当然,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阵痛,尤其是会受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和资本群体的阻挠,这就要看相关部门有没有这个决心和魄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