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施一公校长乐了: 西湖大学大一学生论文被国际顶会录用, 让人佩服

有人说,一所大学是否优秀,关键指标就是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成果,客观地说,这种说法不太准确,但这两方面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西湖大学创办才五年多时间,一直以来,外界都有一种声音,认为西湖大学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一方面,以研究生人才培养为主,另外一方面,只在浙江省招收少量本科生。

在这种情况下,西湖大学能获取最优质的生源吗?招收范围小,人才培养的意义在哪里呢?

实际上,这就是西湖大学的办学定位问题,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一直都在强调要办“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为此,施一公校长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一方面,从全球聘用顶级科学家担任教授,而且坚持为每一个本科生配备导师,首届60名本科生可以享受200多名博士生导师资源,这在国内高等教育界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现象;另外一方面,西湖大学的所有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时不分专业,到大三才会让导师和本科生互选。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好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施一公校长的努力逐渐有回报了!

近日,从西湖大学官网传来好消息,首届本科生张乐程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向国际人工智能顶级会议投递论文,最终论文《理解和克服深度模型在分子属性预测任务上的局限性》成功被大会录用,让人佩服。

论文录用海报

据了解,该会议是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主要聚焦于机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大规模机器学习等方面,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在Nature、Science在内的所有科技文献中排名第九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此次西湖大学有9篇论文被录用,其中有一篇论文最引人注目,那就是本科生张乐程的论文,要知道他在提交论文的时候还在读大一,相关工作都是在大一期间完成的。

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对于很多顶级985高校的一年级本科生来说,可能还在忙着上公共课程,解决一些基础性专业知识,张乐程为何就已经涉猎AI模型应用了,此次他的论文深度探讨了AI在发现新药上作用局限性。

但这件事靠一位本科生真的能独立完成吗?从收集数据、写代码、做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有绝对的能力和经验,其实这还是要得益于西湖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为张乐程在中学时期有着骄人的信息学竞赛成绩,而且他对算法导论、组合数学、离散数学、斯坦福具体数学都有学习和掌握,所以在进入西湖大学后,很快就进入了顶配的李子青实验室。

在实验室内,张乐程边学习边实践,后来导师又安排了一位博士生带着他,那位博士就是上述论文的另外一位一作夏俊,在夏俊的帮助下,张乐程逐渐进入状态,最终的表现让导师感到惊讶,给出了“少见”的评价。

虽然也还有不少人认为,顶级会议论文和顶刊论文有差距,而且26%的收稿率也很普通,但要知道这对于一名本科生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想想其他高校大一学生在干什么就明白了。

大多数网友认为,看到本科生有如此优秀的表现,施一公校长肯定乐了,否则也不至于在官网单独发视频做宣传。

而这只是西湖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应该会有更多的惊喜,施一公校长收获的回报也越来越多。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人才培养,在科研方面,西湖大学部分学科也已经站在了巅峰,此前教育部101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施一公院士成为全国生物科学专家组负责人,而西湖大学也成功入选101计划生物科学,排在全国33所大学第一位,北大、清华位居其后。

每次提到西湖大学和施一公教授,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尬吹”,其实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提升需要有新模式的加入,从细分的领域去弯道超车,实现全新的突破。

从西湖大学最近两年一系列的动作来看,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科研成果都有了不起的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西湖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研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你觉得呢?

信息源:西湖大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