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广东省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活动、“理解·支持做有力量的教师”分论坛在广东省育才幼儿园二院举行。多所来自省内各地的幼儿园代表前往二院观摩园所,并在论坛上分享了各自幼儿园在探索幼儿自主游戏与学习方面的实践成果。
首先,广东省育才幼儿园二院院长蔡晓冰以“生长的力量——螺旋递进式幼儿自主游戏的实践探索”为题,介绍了二院打造的幼儿游戏与学习相融合的独特模式。
蔡晓冰介绍,目前二院保证每天为幼儿提供连续不少于一小时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也能学习和成长。蔡晓冰提到,二院为幼儿们创设了沙区、水溪区、涂鸦区、树屋区以及山坡区等“1+X”场景设计,提供多样化游戏内容和玩法,以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学习的需要。
蔡晓冰重点强调了教师观察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的重要性,二院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平板电脑,教师可以通过照片、录音、录像以及记录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阶段性变化和关键节点,形成生动翔实的资料,并积极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自主游戏中来,以“家园共育”的模式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随后,番禺区沙湾街中心幼儿园的时明晓,则以“以理解为支撑,以支持促发展”为主题,从一位教龄两年半的年轻硕士教师的身份和视角,分享了她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日常生活以及游戏活动等各方面的观察和思考,结合自身体验剖析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惠州市龙门县第三幼儿园园长邓彩容分享了游戏案例《沙池里的故事》,教师一边观察记录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行为表现,不断培养幼儿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边反思在游戏开始前所预想的幼儿表现是否适宜,在互动中调整师幼关系,做更有力量的教师。
汕头市金平区公信幼儿园园长林琼娟则以幼儿园STEAM教育课程的实践为例,以跨领域整合的方式分享如何更有效地理解和支持幼儿学习。
STEA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模式。林琼娟表示,STEAM教育课程以学科融合为方式,鼓励儿童应用多维度、多层次的知识解决问题。林琼娟分享了《为火龙果树做一个搭架》的案例,通过教师对幼儿的提问交流,将一个个游戏事件作为STEAM课程的生长点,更好地启发孩子们在综合环境中自主游戏和学习。
佛山市禅城区蓓蕾幼儿园园长孔敏仪以“儿童主题艺术馆”为案例,重点介绍了“材料+操作”的形式可以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条件,从而搭建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
孔敏仪表示,材料支持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不应该是掠夺式地进入孩子的学习过程,而是孩子可选择的。孔园长以"初玩蜂窝板"的项目分享了幼儿如何通过探索材料来实现主动学习的过程。比如,面对一张简单的蜂窝纸板,孩子们可以使用木刀、铅笔、泥塑刀、牙签等各种材料来创造不同的作品。在自主游戏中,儿童的探究兴趣得到了激发。
越秀区东山教工幼儿园园长何绮莊以“公交车诞生记”的游戏活动视频为案例,介绍幼儿园需要为儿童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通过提供有创造性的项目让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获得体验和满足,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何绮莊表示,在公交车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通过逐渐发现并解决汽车发动、稳固车底、吸引乘客以及超载等一系列问题,在游戏中展现出了无穷的想象力和默契的团队配合。老师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征行为,引导他们在面临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此外,何绮莊建议,要密切关注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导权、话语权、自主权和主动权,培养孩子大胆探索,个性成长。
最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主任、副教授梁慧娟对上述案例分享做出点评,并基于幼儿学习发展理解的有效教育支持问题给出了专业看法。
梁慧娟表示,六个案例从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支持、成熟课程模式等不同侧重点分享了各自幼儿园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经验成果。针对如何让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更有力量,梁慧娟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具体的幼儿,准确理解不同活动中的幼儿特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成长。
梁慧娟重点提到,幼儿教育中的观察不能停留在“只观不察”,教师不仅要看到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的各种行为表现,更要搞清楚孩子们选择这种做法的原因和目的,以及他们的行为和成长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反思教育活动中的不足。
文、图|记者崔文灿李可欣
实习生刘婧汐杨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