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哈工大发布新规, 副教授也要“非升即走”引热议: 拿身体换工作

为了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提升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排名,产出真正的科研成果,国内的高校对人才引进都特别重视,尤其是这几年,几乎所有高校都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试图通过高薪、福利和经费等条件,吸引高端人才加盟。

甚至一些普通院校都开出了年薪百万的顶级人才引进计划,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直接的人才引进,快速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从而夯实办学实力,冲击更多的双一流学科。

但客观地说,这也太卷了,都在吸引人才,人才又从何而来呢?其标准无非就是名校毕业、高学历、手上的论文、科研成果等,但这些东西未必靠谱,真正能体现水平的还是入职后的科研能力。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引进人才都那么给力,也有不少人入职后就偃旗息鼓,尸位素餐,持续没有项目和成果,如此一来,高校能接受吗?其他搞科研的老师能接受吗?

近日,知名大V黄日涵教授发文,称哈工大出台了一份新文件,副教授也要做到“非升即走”,并对该文件进行了解读,关于这个问题,网络上也有很多议论。

从网传的文件来看,这是哈工大2024年新发布的文件,旨在进一步加强教师常规副高岗位的管理,该文件中有2点值得关注:

1、新聘任的常规副高岗位教师,要签订固定期限合同,期限是6年;

2、6年内,这些新聘的副高岗位教师如果不能转为正高或者以上,就需要进行转岗,需要转到专职科研岗、实验工程岗,或者解除聘用合同。

这两点意味着什么?

这些新聘的副高岗位教师并非是来去自由,一方面规定了聘用期限,另外一方面,推聘期内的科研成果提出了要求,如果没有真正的能力,一般很难待下去。

所以,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大学老师太难了,以前是教授被考核,现在连副教授也要被考核了,非升即走的方式能培养出一小部分人才,但多数人会感到压力,甚至会导致青年学者身体出现问题,这是在拿身体换工作!

客观地说,青年学者在高校的压力确实很大,教学、科研、论文、项目、教学竞赛、各种培训和会议……,减轻青年教师压力的呼声一直都有。

在这种情况下,哈工大对副高岗位的老师提出这些要求是否合适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看,该文件适用的范围是新聘的博士后、专职科研和特聘研究员等,学校原有正常晋升的副高岗位教师不参与这项考核。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吧?该文件管理的对象是新引进的副高人才,这些人才是直接凭借学历和之前的论文和科研成果进来的,真正的能力如何还需要考核。

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这些引进人才拿了更高的工资、福利和经费,如果他们在聘期内毫无作为,不发论文,没有课题,没有成果,那其他教师觉得公平吗?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出现,事实上还真的存在,有一些人虽然有很多论文和成果,但其实很水,有的还是“学二代”,他们那些论文不言自明,所以入职后进行考核无可厚非。

加强新聘的引进人才考核,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水平,实现人才引进的目标,也有利于提升高校整体的科研氛围,公平的科研环境对教师有激励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主张给青年学者过大的压力,适度就好,毕竟科研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不是赛跑,工科老师一般在6年内都会有不错的表现,但那些从事基础科研的理科老师,论文产出没有那么快,需要给他们延长一点时间,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产出真正的原始创新的成果,否则很可能都是一堆重复且无用的论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