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西班牙语学界,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董燕生是泰斗级别的存在。多年来,董燕生在西班牙语教学与研究、人才培养、文学翻译、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受到中国和西班牙语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2000年,董燕生获得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国王授予的伊莎贝尔女王勋章;2001年,译著《堂吉诃德》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2009年荣获西班牙文化部颁发的“文学艺术勋章”。董燕生还主编了国内通行至今的西班牙语教材。此外,他还是友人、学生眼中率真幽默、可爱又真性情的董老师。
2024年1月2日,董燕生逝世,引发各界人士的深情缅怀。
过人的西班牙语天赋
从董燕生的名字中可以获知,他出生于北京。不过,在他出生后没多久便爆发了“七七事变”,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家人背井离乡前往新疆。
青少年时期的董燕生就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很多中国文学作品,以及包括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等在内的一些世界名著。高中时期,董燕生又接触了很多俄罗斯文学作品,一度产生了学习俄语的念头,并且报考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至于缘何会转向西班牙语,董燕生曾表示,一名高中同学说想学西班牙语,而他自己希望系里有熟悉的同学,于是便随同这名同学选了西班牙语。
董燕生与西班牙文学、西班牙语结缘的时间,要追溯到他的中小学时期。那时,他便知道西班牙有一位叫塞万提斯的作家写了一本名为《堂吉诃德》的小说。不过直到进入大学,他才有机会阅读从英语转译成汉语的《堂吉诃德》。和很多初读这本书的人一样,董燕生也是边读边笑,却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和这本书有更深的交集。
《堂吉诃德》、斗牛士、弗拉门戈舞……西班牙这个国家的浪漫气质十分符合董燕生的秉性,他一头扎进西班牙语言和文化的世界。四年的大学生活多彩而艰苦,董燕生也在学习中展露出过人的语言天赋,他的成绩异常优异。据他的学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的肖昆华回忆,当时的外教西班牙人梅廉多给了董燕生6分的成绩,而实际上当时的成绩评判标准是“5分制”。另一名外教西班牙人列塞亚也对董燕生青睐有加,后来的几十年中一直有往来。
凭借优异的成绩,1960年毕业后,董燕生选择了留校任教。“那个个子高高、皮肤白皙、年龄大不了几岁、与学生们课下常常嘻嘻哈哈的年轻帅气老师,叫董燕生。”这是学生肖昆华记忆中的青年教师董燕生。董燕生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每周他要上六天共15节课的课程,还需要批改作业以及参加各种会议、义务劳动等等。不过,董燕生总能以乐观而积极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在停止上课、在唐山农场劳动期间,董燕生还收获了一个雅号——“大补”。肖昆华曾撰文回忆,有一年元旦,司务长买了一批鸡炖汤给大家喝,连鸡肉带鸡汤盛了一大脸盆。董燕生端回去后,一向活跃的他尝了尝鸡汤对大家说道:“快喝鸡汤,大补哇!”谁料,有一只鸡没清理内脏,导致鸡汤里还有鸡屎!不过大家还是风卷残云般把鸡肉都吃了,还给了董燕生一个“董大补”的雅号,这个雅号还延伸到用西班牙语称呼。后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老师和学生们都这么称呼他,董燕生也总是笑着应答。
翻译出最佳版本的《堂吉诃德》
凭借高超纯熟的西班牙语水准,董燕生翻译过不少文学作品,比如1992年他将莫言的《红高粱》翻译成西班牙语出版;1994年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的代表作《总统先生》翻译成汉语出版;1996年翻译出版《塞万提斯全集》之《第一卷诗歌戏剧》《第三卷喜剧》(合译)和《第四卷幕间剧》中的多部作品。其中,读者最熟悉的是董燕生翻译的《堂吉诃德》。
1994年,董燕生已经在北外任教数十年。一天,一名出版社编辑来访,询问他是否有兴趣重新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董燕生十分惊讶。当时,《堂吉诃德》的直译本只有杨绛翻译的版本。那名编辑说,他先找的是北京大学的赵振江教授,不过他与夫人段若川一致认为,只有董燕生能堪当此任。考虑过后,董燕生接受了这项工作,并且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80余万字的中译本。
不同的翻译家有不同的翻译风格,对翻译要遵循何种原则的认识也不尽相同。董燕生认为,译文首先要反映出原文说了什么,然后是原文怎么说的,再就是用什么样的口气说的。译文要尊重原文的语气,是庄重还是调侃,是轻松还是讽刺都要体现出来。塞万提斯是个很喜欢玩文字游戏的作家,如果直译会让原文的文风尽失,因此要用汉语的特点去模仿他的文字游戏。
另一名西班牙语译者林一安曾经在《深刻理解精确翻译》一文中举例说明董燕生译文的精妙之处。《堂吉诃德》第一部第三十四章,写一个侍女向她的小姐列举理想情人的种种品格,塞万提斯一口气使用了二三十个形容词,并且原文中的这些形容词是按词首字母在字母表中的顺序排列的。这是十足的文字游戏,译文如果通盘照搬,书中人物巧舌如簧的鲜活形象消失殆尽。董燕生另辟蹊径,他的办法是扬汉语之所长,采取变通手段。他如此翻译:
“……常听人说,可意儿的相好有‘四心’:用心,专心,热心,细心……你听着。我一口气给你背下来。我想大概是这样的:将心比心,好心,热心,善心,贴心,恒心,诚心,忠心,实心,有风度,有名望,有壮志,有门第,有权势,有家产,有钱财……”
林一安认为,这是极为高明的一招。
关于不同版本译作的讨论还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波。当时,董燕生大胆直言杨绛译文的问题,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作者连续用多个形容词的铺排,杨绛译本中只译了两三个。董燕生还认为,可能有些地方杨绛没有查字典,导致出现一些常识和理解错误。因为直言,很多针对董燕生的批评和讽刺接踵而至,甚至有人指责他引发了翻译界的不正之风。这场风波最后以杨绛撰文接受董燕生的批评告终。
编写中国高校通用西班牙语教材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讲坛上,董燕生耕耘了差不多六十年,培养出了很多西班牙语高级人才。年过八旬后,他仍然奔波于各大学校之间为学生们授课。而近半个世纪以来,董燕生编著的教材不仅成为中国高校专业西班牙语教育的经典教科书,也在各级各类教学机构中普遍使用,在国际西班牙语教学界也享有盛誉。
董燕生教学之初,中国学生并没有自己编写的西班牙语教材。董燕生也曾想直接使用外国人编写的教材,不过欧美人编写的教材并不适合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生,因此他慢慢摸索自己编写西班牙语教材。这类教材的编写非常艰难,有时候为了一句话,一道题,董燕生就要反复斟酌几个小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独自编写了《西班牙语》(6册),结束了我国西班牙语教学没有课本的历史,并于1992年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9年,他又与学生刘建合编《现代西班牙语》课本(6册),作为全国高等院校西班牙语专业统一教材。这套教材在全新编排的语法讲解基础上贯彻交际法原则,使语言学习更加精准且实用。除此之外,还配有大量特点鲜明的彩图并特设“社会文化常识”板块,为学习者了解西班牙语国家及地区的社会文化提供课外阅读思路。2002年,《现代西班牙语》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学生和友人的印象中,董燕生一方面是西班牙语的泰斗级学者,而性情却像是一个顽童。他率直幽默,直来直去,自我评价“心里想着十分,嘴上非要说出十二分”,甚至被人说尖酸刻薄。学生肖昆华回忆,1982年他出差到北京去探望董燕生老师时,看到他并不看当时热播的电视剧,而是津津有味地看《聪明的一休》《米老鼠和唐老鸭》这类动画片。在各种聚会上,董燕生是一个“不扫兴”的老师,会即兴演唱西班牙歌曲,还会做出各种夸张的动作,颇有几分“曾不知老之将至”的感觉。
更可贵的是,步入晚年之后,董燕生的思想也没有固化、僵化,而是尽可能跟上时代变化。比如,他支持“经典重译”,认为语言在发展,审美情趣也在变化,鼓励出现高质量的全新译本。
董燕生毕生未婚,几乎将全部心血用在西班牙语教学工作上。即便如此,他对自己的评价却是“无突出贡献的普通教师”,如此谦逊的态度令友人和学生格外钦佩。
董燕生去世后,西班牙官方通讯社埃菲社在报道里表示“西语世界悼念中国杰出教师、翻译家董燕生”,并称他为“《堂吉诃德》中文版‘最佳’译者”。西班牙驻华大使馆教育处发文哀悼称,“董教授是中国最伟大的西语学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