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两会热评(1)丨叫停强制打卡后, 安全教育要回归现实

开栏语

一年一度的各地两会相继开启,关注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红星评论推出两会热评,聚焦诸多热点,表达丰富见解。

————————

禁毒知识、交通安全、消防知识……如今,中小学都开设了安全知识教育课程。这些课程都在有效进行中吗?孩子们真正学到东西了吗?这些问题,是四川省人大代表、凉山州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支队长周脉军密切关注的。他认为,安全教育这门课程不能够被占用。要取消不必要的家庭作业、打卡留痕,更不能够由家长来代劳,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实效。

长期以来,家长代替孩子看安全视频完成作业,并按要求在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做法,在很多地方都具有普遍性,一再引发社会争议。为此,去年包括成都在内的多地教育部门纷纷下发通知,要求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

但是,强制打卡叫停后,学生安全教育到底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呢?从现实看,安全教育的偏差,除了体现在让家长代劳、打卡,还包括课程容易被挤占,教学内容系统性不足,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

必须正视的是,安全教育具有专业性,仅仅依靠学校资源来开展,本就容易让效果打折,也会增加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周脉军建议,安全教育工作可由教育部门主导,相关的职能单位如公安、卫健、应急等部门辅助配合,由此整合课程资源,形成体系,避免内容过度庞杂、难以“消化”。这个建议应该是比较中肯的。近年来不少学校都把“开学第一课”作为安全教育课,邀请专业人士进校开讲。但为了保障效果,该模式应从某个节点的偶然为之,变成一种常态化的课程教学。这离不开更多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支持。

同时,安全教育课不仅要回归课堂,有专业的理论讲授,还要遵循安全教育规律,开设相应的实践教学、情景教学。这同样给教育资源安排、学校教育理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近年来有的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连课间时间都大大压缩,这一做法就与科学的安全教育理念相悖,与开展安全教育本身形成了一种脱节。也就是说,真正做好安全教育,整个教育体系也要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与认知,才能打通与现实的隔膜。

无论如何,安全教育不能变成一种应付,更不能沦为形式。真正向学生有效传递科学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安全技能与知识,需要更多的专业教育资源支持,也需要在教育考核中更加突出安全教育的地位,让学校和教师有能力,也有动力去上好安全教育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