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学也有家长群”的话题再次引发讨论和争议。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去年12月,湖南一所重点高校发通知称将建家长群,学生感觉仿佛回到了高中,被父母时刻关注。
据了解,家长群主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由大学某个学院成立,辅导员为群主,主要发布学校的通知、成绩等,以加强家校沟通;另一类由家长自发组建,以学校、年级、学院或班级来划分,群里没有学校的老师,家长们互通有无,分享和孩子学业、生活相关的信息。
报道提到,一些主动咨询要进家长群的家长对孩子有较强掌控欲,担心孩子脱离自己视线后不够自律。此外,很多家长进群的目标很明确,“希望孩子在资源争夺中抢占先机”,比如及时掌握孩子的保研形势。2022年秋季,一则家长群截图曾被热传,在武汉大学某重点班家长群中,多名家长就孩子保研条件向校方提诉求。
最初听到大学也有家长群的消息会让很多人感到错愕。有人认为,建立大学生家长群是中小学管理模式的延续,不利于大学生独立成长。也有人表示,家长有一个跟学校连接的渠道很有必要。多数在校学生则表达了对建群的不满,“我们是切实生活在校园里的人,对学习生活有需求或意见,学校却企图通过家长来了解”。
大学通过建立家长群来加强家校沟通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很多学生经历了多年中学教育的严管,进入大学宽松的环境容易放飞自我,家长适度参与孩子的大学生活有助于让新生更好地从高中到大学过渡,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就业和升学。
探讨大学该不该有家长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保持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沟通。学校首先要做好在公共平台上必要信息的发布,保障学生家长一定的知情权。如果家长提出有学生在某方面需要特别关注,或是学校辅导员留意到学生有异样,辅导员则应和学生家长主动进行一对一沟通。
建立后的大学家长群发布哪些种类的信息,则应当充分征求学生意见。诸如比赛通知、奖学金获奖名单、困难学生补助申请等信息,就没必要让家长和学生一味的同步。再比如,就学生的保研条件向校方提诉求这件事,是不是该留给学生自己来做?
大学教育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大学阶段的经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至关重要,家长该学会适度放手,理性参与孩子的大学教育。不管有没有家长群,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应当共同把握好沟通的边界,给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不要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