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从“浅阅读”到“深阅读”, 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读名著? 方法来了!

“阅读”的重要性对小学生不言而喻,大量的阅读积累、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每个孩子在学习包括语文、数学等各个学科时的制胜关键。也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只爱看故事书,不喜欢阅读名著时,就会着急。

斌斌是个二年级的男孩,在妈妈的努力培养下,养成了喜欢看书的好习惯,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是妈妈发现,斌斌大多只爱看有图画、有情节的故事书。

妈妈每次有意引导他去看经典名著时,斌斌第一句话就是:“那些书不好看。”

名著都是必读经典书籍,该如何引导孩子看名著的兴趣呢?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诺妈将结合自家孩子小学六年的阅读经历,跟各位家长聊一聊这个话题。要让小学生从读童书过渡到读名著,家长既要“无痕引导”,又要“有意安排”

概括来讲,就是解决2个问题:1)“读什么书”2)“怎么读书”。

01

孩子应该读什么样的“名著”?

家长与孩子身份不同,角度不同,认知也不同。

孩子看童书看得不亦乐乎,家长却觉得看故事没有什么用。这是因为,孩子看书大多“看有趣”,家长看书重在“看有用”

在家长观念里,名著是经典,名著是分数,也因此,常常希望孩子阅读大部头的名著作品。

但实际上,从儿童阅读视角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名著一定非常有深度,相反,能够深入浅出的作品也是名著。譬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作者安徒生、格林兄弟均是享誉世界的文豪,该作品广受世界小朋友喜欢。包括中国有名的儿童作家叶圣陶、张天翼、郑渊洁先生等作品,也可以被称为文豪和名著。

所以,我们首先要区分一点:名著是也可以是阅读起来轻松愉快的作品。

02

如何引导孩子“深度阅读”爱上名著?

就像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胃口不一样,什么样年龄阶段就读什么读物,适合孩子当下年龄阶段的读物就是好的读物。当然,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稍稍拔高一截孩子当下阅读水平,这也就是“如何引导孩子深度阅读”

结合儿子的阅读历程,我觉得有3个方法,可以供各位家长参考。

1)桥梁书过渡

当孩子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能识字)与自主阅读的意识(愿意看书),那么引导孩子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桥梁书”,那就是——系列小说:孩子看完一本,欲罢不能,愿意再看一本。

拉长阅读时间,是为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做心理准备与能力准备,孩子坐得住,看得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买了一套《神奇树屋》,一套八本。书买回来放书架有段时间,儿子打开是在暑假的一个下午,闲来无聊,看了一本后,他就停不下来,一个下午看完三本,然后意犹未尽地说:“妈妈,这套书,真的太好看了。

这种系列小说,图不多,文字适中,语言比较轻快,情节又充满神秘冒险,孩子真读了进去,就会被吸引。

这个下午,儿子完成了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心理尝试,再接下来,他不再抗拒纯文字厚书,无论是借的还是买的,都毫无畏惧地拿起阅读。

2.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抓住语文书本上的经典名著范文片段,引导孩子溯源看名著。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是个非常好的阅读契机,老师讲解过范文后,很大程度上能够引起孩子对整本名著的好奇。家长若抓住这个阅读兴趣点,能够促进孩子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狂热日记》、《阿甘正传》、《城南旧事》、《呼兰河传》、《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我儿子就是借此机会,阅读了一批国内外经典名著。并且,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会不断验证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对不对,启发他们进行自主思考。

3)从简版向原版引导

有相当一部分经典名著的原著,小学生一上马,未必看得懂,看得进,看得动。所以先给孩子看简版,对内容大意有了了解之后,再让孩子捧原著阅读,是一个读懂、读精名著的方法。

譬如“四大名著”,我儿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看过三个版本。低年级的时候,看的是连环画,图文结合;中年级的时候,看的是文字简版,白话形式,保留了最精华的部分,删减了原著中血腥暴力、封建迷信等不适合孩子看的内容;读了高年级的时候,他看的是原版,很厚的大部头。因为有前两版的阅读基础,这一次看得很“批判”,一边看,一边分析,哪些是简版中没有的故事情节,哪些内容又有出入?

可以说,有了这三次阅读体验,“四大名著”,基本了解大概。建议家长趁寒暑假的时候让孩子阅读大部头书籍,充裕的时间,能够带给孩子阅读的畅快感,这也是孩子爱上阅读经典著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潜在原因。

“阅读”需要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从“非功利化”的阅读,才能升华为“功利化”阅读使用。

这期间,合适的书籍、良好的阅读契机和正确的阅读方法,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无痕引导”,“有意安排”,才能帮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实现“深度阅读”

我是诺妈,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为父母们提供有价值的养育干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