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小学家长抱怨自己孩子数学只考了80多分,成绩排班级倒数。可是,在有些小学,全班数学考得最好的也上不了及格线。比如某乡村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名仅考了43分,这个成绩在城区小学大概就是垫底水平。
该乡村小学五年级只有十一位学生,这还算学生数比较多的年级,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人数均不足十人。
“学生人数少,教学质量一般,学生学习成绩整体落后”,这就是许多乡村学校的现状。大家都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好的教学质量,学校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而今,失去根基的乡村学校,出路在哪里呢?
1)
乡村学校现在的处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还是“人口外流”。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心化”,孩子越来越少,学校能招的学生越来越少,获得的财政支持力度也随之减少,于是教师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下滑。
学校的教学质量下滑了,口碑就会越来越差,一些家在农村的家长,他们即便不在城区上班,也会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上学,他们可不希望孩子的前程被耽搁。
当乡村学校学生变少了,优秀的教师少了,教学质量差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这就导致乡村学校的学生数进一步减少,教学环境进一步恶化。要解决乡村学校的问题,就必须终止这个恶性循环,核心是提升乡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试想一下,五年级数学第一名只考43分,谁愿意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但如果教学质量上去了,学生成绩变好了,大家就愿意把孩子放在乡村学校就读,毕竟对许多人来讲,在城里陪孩子读书的代价太高了。
但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没有好的教师资源,没有好的教学环境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是上不去的。
现在的情况是,许多乡村学校连本校的优秀教师都留不住,何谈提升教学质量?不过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比如通过支教的方式,让城区优秀教师或者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支教一段时间,慢慢改变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
事实上,很多地区已经实行了该项政策,教育部门出台了规定,要求每位城区教师都去乡村学校任教一段时间,这就是“教师交流”制度。
2)
教师交流制度的实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乡村学校的教育环境,但根本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因为交流教师基本不会“扎根”乡村学校,教师频繁流动,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可能有人会说,那就专门面向高校招录乡村教师,用制度和“高待遇”留住他们。这个方法的确被一些地区采纳,部分地区与高校合作培养乡村教师,毕业生与教育管理部门签约,必须在乡村学校工作五年以上,同时给予乡村补贴,并在职称评审上给予政策倾斜,尽可能让教师留下来。
效果肯定有,只是在农村“空心化”特别严重的当下,很多乡村学校都不可避免走向“萎缩”。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乡村学校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降”的现象很难被改变,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那些孩子,必须要给他们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并努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争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今日话题:你小学是在乡村学校读的吗?当年你们学校的教学成绩怎么样?欢迎大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