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施一公, 你糊涂啊”, 西湖大学全新教育模式, 令人担心不已

施一公先生和西湖大学,在很多学术人心里,是未来国家科研发展的希望。小而精的教育模式,掐尖的招生方式,和众多大佬加盟,扶持的办学力量,无不佐证这一点。

西湖大学23年第一年招生,招生范围不大,但对学生要求标准很高。招生人数不多,但作为第一批本科生,学生未来发展,备受关注。

对这批学生如何培养,学校也有自己的想法。想法大胆,也实际,但网友却对此颇为担心,学校也被打上了待定的标签。

“施一公,你糊涂啊”,西湖大学全新教育模式,令人担心不已

施一公先生,作为西湖大学的领头羊之前,就已经是业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创办了西湖大学之后,也一直致力于科研领域的发展。

西湖大学初期,是不对本科生开放的。23年第一次招收本科生,只在浙江范围内,小数量的招收了60人左右。

这些学生的录取分数线,在660分以上。对标头部985院校。但学校给学生的定位,和未来发展,却不太一样。

数据显示,我国头部院校的985毕业生,最大比例的会选择考研,然后是社会性就业和留学。其中留学生占比并没有很大。

但西湖大学的学生,学校规划的计划是,这批学生会在大三之后,全部去美国留学。学校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和科研环境,以及学术交流。

学生们出国也相对容易,是学校跟相关院校签订的协议,其中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被伯克利录取。

西湖大学,作为全国瞩目的院校,第一批学生以这样炸裂的方式学习,让大家忧心忡忡,多年来,人才外流的情况,太令人心疼了,也不仅有网友直呼,说施一公先生糊涂。

西湖大学那么高的老师配置,那么好的生源,在大学期间,全部送出去留学,难免让人感慨,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又流失了。

但对于西湖大学这件事,笔者有不一样的看法,也许我们太过于谨慎了,事情并不一定会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笔者寄语:

施一公先生,就有留学和在国外任教的经历。他清楚一些领域,尤其是科研上,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

把学生都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固然不会有人才流失,但也会损失很多人才。学术交流,本来就是学习的一部分,取长补短,不断的碰撞出新的东西。

如果为了学生不流失,把学生都困在本土的学校里,有很多知识点,是学习不到的。为了能够获得更优质的人才,留学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这对于西湖大学来说,不是头脑一热的决定,而是学校的教学优势所在。西湖大学的校长,和很多教授,都是从国外回国任教的。

有了那一部分经历,回来报效祖国,才能有更好地效果。留学不可怕,大家担心的就是学生们会不回来。

我们从最直观的角度来看,是不是要出国,是不是要回来,这个是学生的自由。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学生,走这一步棋,并不是错的。

如果到时候有学生觉得,国外的环境更适合他,不想回来了,也是学生的自由。送出去60名学生,最后能回来10名学生,在科研领域里兢兢业业,那50名学生,就不算浪费。

科学无国界,不管在哪里学习,在哪里工作,都是为了人类进步做贡献。也希望西湖大学,能够更多更好地培养出来更优秀的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