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第30期解放书单|数据素养, 数字时代的必备素养

在数字时代,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素养”,不但无法实现数据的价值,甚至还有可能成为被控制和利用的对象。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现任主席彼得·艾肯博士和美国纽约州首任首席数据官托德·哈伯共同编写的《数据素养:提高大众、知识工作者和组织的生产力》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事例和数据为我们展示了,许多人正一步步成为“PIDD”(PerpetualInvoluntaryDataDonors,永久的无意识的数据捐赠者)——人们把自己的数据无意识地“捐赠”给了一些利益体,而这些利益体却利用这些数据来向人们推销产品,甚至向人们提供虚假信息、垃圾新闻,从而影响甚至操控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就像我们常说的“大数据杀熟”和“信息茧房”。

数据被用到了错误的地方。数据本应该用来促进生产、提升大众福祉,但由于大众普遍缺乏数据素养,数据价值的实现变了味。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数据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帮助个人和组织提高数据素养,进而从数据中获益。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基础,是数字经济中使用的信息单元。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任何电话、短信、搜索、电子邮件、文件交换,甚至社交媒体上的点赞,都是数据请求;你的回复——或没有回复——也都被记录为数据。数据正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数据与人们的交互正在不断加深。

人们常说“数据是新石油”。但是,石油是消耗品,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而数据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消耗,并且,使用数据的人越多,数据产生的价值越高。我们应该将数据视作“土壤”,视为一笔投资,而不是一笔消费。要想从数据中获益,必须正确地管理和使用它。就像土壤一样,如果想从中收获果实,需要先翻土、播种、施肥、精心耕种。

数据素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数据安全和数据价值。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如果缺乏数据素养,不仅会影响自身,更会影响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衡量一个人的数据素养并不是简单的二元判断——要么识字,要么不识字。我们应该使用可量化的维度来衡量数据素养。

本书将数据参与者分为5个层级,并对应给出他们所需的数据素养范围:移动数据传播者是指所有使用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的人群,应具备基本的数据素养,并定期进行强化,这是他们使用数据的先决条件;成人数据传播者是指所有使用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的成年人,应了解和掌握更多关于数据的知识,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成年人的义务;知识工作者包含所有在组织层面与数据工作有关联的人,应具有较高的数据敏锐度,并对应同等的招聘需求;数据教师包括被企业聘请进行员工内训,或者在传统教育机构任职数据教师的人,应具备一定的数据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整合并提出满足组织/社会数据素养需求的建议和反馈;数据专家是指从事数据专业工作并持有相关证书的人,应高度遵守道德标准,并为数据专业作出积极贡献。

本书提供了一种在数字时代帮助个人提高数据素养的框架——数字公民框架(DigitalCivicsFramework,DCF)。DCF为5类数据参与者分别提供了他们各自的数据特征、数据能力,以及所需的数据知识领域(CitizenDataKnowledgeArea,CDKA)。书中共描述了30个CDKA的数据素养需求,以及它们应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有意义的结果,从而帮助读者提高生产力。

本书还以DCF为基础,更深入、具体地阐述了组织如何通过程序化方法提高数据素养。首先介绍一个提升组织数据素养的“十二步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中的数据管理程序。接着,借助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发布的《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DMBOK2),详细说明在组织层面开展数据管理所需的标准。最后,特别展示了在提高数据素养过程中会面临的挑战,以及战胜这些挑战将能够如何推动社会进步,以激励人们走向一个拥有高数据素养的社会。

什么是数据素养、为什么要提高数据要素,以及如何提高个人和组织的数据素养,本书针对这些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和建议。无论你是普通大众、数据管理者、组织管理者,还是政策制定者,相信这本书都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数据,提升自身的数据素养,进而助力全社会数字化进程。(作者系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大中华区主席)

[美]彼得·艾肯托德·哈伯著

上海市静安区国际数据管理协会译

中国工信出版集团/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