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编制外职工有机会转为正式编制工作人员吗?

要说机会肯定是有的,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你是不是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人才;二是你是否能通过公开招聘考试。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新招收录用的工作人员,都要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不像公务员那样,是法律法规规定的铁饭碗,但由于事业单位存在编制,编制本身就是工作稳定性的保障方式。编制的目的,主要就是防止人员随意进入,防止事业单位不按程序办事,为特殊人员开后门,拉关系,防止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发生。

如果说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试验田,那么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但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国有企业不完全一样,由于事业单位有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有的是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有的是经营实体。

不同的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路和方式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在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对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思路。

对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部分,提出了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如果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部分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改革的要求,基本上都要整体转制为企业,由事业单位整体转制的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就要按照国有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原来编制内的工作人员,整体转制为劳动合同制职工。

如果是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工作,由于这部分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属于参公管理,参公管理的人员,其实就是准公务员,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在这类事业单位工作的编外人员,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或是参公考试以外,要想从编外人员转为编制内人员,这是没有机会的。

除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以外,在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中,还划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主要是中小学校、基础性的科研单位、基层的文化单位、乡镇卫生院等。公益一类的事业单基本上都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中,比如高等院校、县级人民医院、中医院,大城市的公立三甲医院、大型文化演出团体等。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在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工作的编外人员,由于很多人都有比较高的学历,有的还是单位引进的人才,再加上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有一定用人自主权,编制控制相对松。如果属于这类事业单位急需的人才,有的事业单位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考核以后,是有机会进行编制的。如果属于一般的编外人员,仍然需要参加公开考试才能录用为编制内工作人员。

综上所述,由于事业单位是实行分类管理,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是本着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方针,不同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的方式是不完全一样的。但总体上编外人员,有的可能是采取考察的方式进入编制,多数人都是采取公开考试的方式,才能进入编制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