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在网购商品时,总会先看看商品评价。评价好不好是很多人判断商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商品的众多好评是雇“职业好评师”刷来的,甚至由此催生了一个被称为“职业差评师”的行业,利用商家在意评价的心理,虚构差评,恶意敲诈。
近日,广东警方破获了一起案件显示,“职业差评师”不仅向商家恶意索赔,还通过组建“打假退赔学习群”、传授敲诈商家的方法和“话术”等形式,团伙作案。到底怎么回事?
不给钱就差评
嫌疑人从高中就开始干
曾先生在某电商平台开网店卖户外运动用品,去年,他突然接到一名顾客的电话,说在他店里买到的篮球是假货,要求赔偿。
曾先生:我说你要赔多少钱,他就开个300元,我说赔不起,他说你不处理?好,你等着。电话里说搞我们店铺,一般这种情况我们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我们赔个百八十块钱就算了,我那天就是188元处理的。
随后接到该电商平台多名店家报案,称自己遭恶意索赔敲诈勒索。据警方介绍,店家一开始对一两个声称买到假货要求索赔的情况并没有起疑心,但发现同一类物品短期内遭到大量差评和投诉,开始发觉不对劲。
警方根据电商平台提供的线索,将嫌疑人锁定在江西一家职业学院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科一年级的章某身上。章某表示,他从2019年开始接触到恶意索赔的方法。索赔物一般会优先选择水果等保鲜期短,容易腐烂的商品,通过PS图片达到索赔目的。“到货以后,水果拿出来这样拍,选择这个图片哪里坏了的,用软件把两个图片合成。比如你到货4个,必须要坏3个以上才好退款。”
招募下线,一年发展学徒400多名
仅“拜师费”非法获利30多万
广州南沙公安分局重案大队副队长邝磊介绍,章某背后隐藏着一个犯罪团伙,他们先招募打假人员,然后传授犯罪方法,再组织这些人去围猎目标店铺,敲诈勒索钱财。
邝磊:手法比较多,第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就直接去说商品有一些问题,直接说给钱。比如店铺超范围经营,还有三无产品,有一些行业最新出的标准连商家自己都不知道,以各种理由去敲诈商家。
根据公安部通报显示,以章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共有骨干成员30余名,并不断招揽在校学生、社会闲散人员发展下线,组建网络社团“大猪组”。邝磊介绍,涉案人员分布在广东、江西、河南等12个省份,其中超过九成是“00后”。
“侦察发现最小的15岁,最大的也就25岁。基于初中到大学刚毕业这个年龄层,很多都是在校学生,购买能力不高,买的商品也不太贵。最后他们肯定要跟商家去谈,最开始可能会要求388或488元,商家也会跟这些人去磨,最后可能磨到188或288元,可能有一些价钱再便宜点的商品就88元。作为学生没有什么收入,他们通过这个方式一个月赚个四五百块,生活费可能就够了,最容易被这个吸引住。”
警方调查发现,章某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碰瓷”商家。他们将这种“碰瓷套路”制作成教程,同时散发广告招募“下线”,传授方法和话术,非法获利速度比直接向店家索赔要快得多。一年来共发展“学徒”400多名,仅“拜师费”就非法获利30多万元。
邝磊:他的这个广告发出来是要收徒弟的,有一个拜师费,588到1288元之间不等,有几个级别的,后期教的东西都不一样的。收一个徒弟最少588元,收10个就5000多块了。
多家网店遭遇职业差评师
专家:必要时可使用“反向保全”
记者整理发现,此类案件并非个案,很多网店店主反映自己都曾经接触过“职业差评师”。
店家: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给他进行赔偿,或者不给他钱的话,他还会拍更多的订单,然后进行工商投诉,他们的人数应该不少,起码在我们店铺拍的订单就有10多单,总的金额是三四千元。
多次侦办过此类案件的民警表示,“职业差评师”层出不穷,最终能演变成团伙的原因,是他们抓住了商家愿意“赔钱了事”的心理。
民警:商家觉得出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不要让他们影响自己的正常经营。另外就是工商部门介入,办案期限是比较长的,工商部门会要求商品下架,商家走不起法律程序,所以就赔偿了,最高十几倍的都有。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看来,“网购碰瓷”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辨别哪些是消费者的真实评价,哪些是恶意差评本身就有难度。“你本来想把这个地方好好管,结果一管就担心伤害到一些真正具有差评意愿的消费者评价的权利,包括差评的权利,乃至是非常尖刻的批评的权利,这都是消费者天生的权利。在执法时还是要辨别它,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
朱巍建议,商家在平时做好产品质量管理的同时,如果遇到“职业差评师”的敲诈勒索,一定要保存好证据。必要时可以使用“反向保全”。
朱巍:他可能通过第三人的方式来找你,也有可能说些很隐晦的话,让你主动提出来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他们做的局。这种情况要把相关的证据链保存好,积极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报案,不构成犯罪的可以提起诉讼。现在以淘宝为例,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法院提起一个反向保全,在一定程度上不允许你对我再提出投诉,这个就是法律制度现在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