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评析题是申论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是综合分析题中的一种。题干中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请你对××作出评析” “请对××谈谈你的看法” “你对××有何评价”等,针对给定资料中涉及的××现象,让考生谈自己的认识、理解或者评价。如 2017 江苏省公务员申论考试 B 类第二题: “给定资料 5”中 J 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所开展的春联春贴专项整治活动,遭到网民质疑和民间舆论的抵制,请你对这一事件做出评析。
现象评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事情,能否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否通过具体分析作出准确判断,并有效应对的能力。如果题干中给出的是某种观点,也可将此转化为与现实工作中相对应的现象加以分析与评价。如 2018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副省级试题第三题:根据“给定资料 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
现象评析题作答要求中常常会有“全面准确” “分析透彻” “观点正确” “有逻辑性”等评分要素。全面准确,要求考生针对产生多元影响或引发争议的现象能做到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分析透彻,要求考生针对具体的现象要深入其中,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等;观点正确是观点明确的前提,要求考生对所分析的对象要有自己的正确态度,并以此为基础给出合理的应对或解决措施;有逻辑性,要求考生答题时要遵循认识—— — 分析—— — 解决的基本原则,不能前言不搭后语。现象评析题在各类申论试卷中的位置常常在第二题或第三题,分值 15~20 分不等,作答字数常在250~300 字之间。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及教学实践经验,对现象评析题的作答思路作一简单梳理,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带来一些启发。
现象是由事件或事实构成的,比如在公交车上发生了一件老爷爷为小学生让座的事情,经记者报道后,引发了对老年人为年轻人让座这种现象的讨论。作答现象评析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要将现象分为具体的种类,然后再针对不同种类的现象进行评析。根据事实行为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我们可以将所有的现象分为积极现象、消极现象和中性现象三类。
所谓积极现象,就是其所涵盖的事实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促进、美化的作用,是体现出真善美的、值得弘扬与学习的现象,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尊老爱幼、明礼守信等现象;所谓消极现象,其涵盖的事实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负面、阻碍作用,是人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应该克服或摒弃的做法或行为,如制假贩假、不作为乱作为、权
力寻租等现象;中性现象常指新近出现的事实行为,包含着积极和消极两种不同的影响,由于“新生”还没有形成定论,常常引发人们的争议和讨论,比如某城市夏季推出女性专乘的公交车一事,有些人反对、有些人赞成,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此,笔者将作答现象分析题的具体思路合并为两大类来介绍:一是积极或消极现象类,二是中性现象类。
一、积极或消极现象类
(一)作答思路
述、判、析、做“四步走”。第一步,述。在分析之前,必须先“树靶子”,首先简要地将现象或具体事实作一概括性地复述。虽然题干中已经提到了某一现象,但是申论现象评析题的答案应是一篇完整的小文章,要做到有“案”有“断”、依“案”而“断”,不然就会显得“冒失”、突兀,答案不够完整。
第二步,判。采用判断句式,用一句话表明自己对所列现象或具体事实的态度。对积极现象进行肯定性判断,表示赞成的态度;对消极现象进行否定性判断,表示反对的态度。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答案不要单纯使用“对”或“错”、 “赞成”或“反对”等机械性语言来表达态度,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灵活调整,选用同义的词语组织答案,比如对积极现象亦可用“点赞”“值得提倡”等词语,对消极现象可用“令人担忧”“应当杜绝” “引起警视”等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三步,析。对于积极现象,可以先列举其具体的表现,然后说明自己之所以赞成的缘由,即要根据给定资料重点分析该现象产生的正面作用或者意义。对于消极现象,可以根据给定资料先简要谈谈其具体表现以及出现的背景、原因,并重点指出反对的理由,即揭示出该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或者产生的危害。由于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所以考生在作答时可以用层次序号使答案条理化、明晰化。
第四步,做。认识来源于实践,最终还要为实践服务。最后要提出分析现象以后得到的在实践层面上的做法,使其产生方法论意义。做法应当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切忌浮漂。用“因此” “所以”等总结性词汇来引导,条数超过3 条以上时,可以用层次序号使答案条理化。述、判、析、做四步,可分别用字母 S、P、X、Z 在给定资料中直接标注出来。尤其是“析”和“做”两部分,很多时候需要在给定资料中找出来,边阅读边用 X1、X2、X3……或 Z1、Z2、Z3……等符号标注清楚。阅读完给定资料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出来,形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