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教育问题也赫然成为了重点,有钱有权的人家希望孩子通过教育能做自己的接班人,无权无势的穷孩子一心想着靠知识改变命运。
这也使得教育产业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一跃成了名利双收的热门行当,只要你赚得起这个钱,来自中国的家长就敢往里砸。
为了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补习交流群、学区房、培训班、补习班、家长辍业陪读……一系列教育产业应运而生,不怕钱交得多,只怕成绩上不来。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光靠个人努力不够,外力作用能产生多少推动力源自前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如为有句很火也很现实的话:“人家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凭什么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
教育当前的形势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更甚至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古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近期有一篇博士的致谢信特别火,这位博士也是靠读书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信的内容大概就是读书这一路起来历经太多艰辛,也受到过很多帮助,更投入了无数精力,付出了数倍于他人的努力才得到了这最终喜人的结果。
然而那不过是当时那个时代的读书轨迹,搁现在来说却是难上加难。以前的教育水平大体一致,且教育事业不像如今这般五花八门,因此出身寒门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概率也要更大。
不同城市教育水平不尽一致,同一城市不同地区水平也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因素便是经济发展程度。
研究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升学率则越高,越是发达的城市读一本比例越高,这已经属于普遍现象而非个别,因此越来越对的人向“一考定终生”这一命题提出了质疑。教育本身已失公允,那么考试结果意义还大吗?
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教育也看谁钱砸得多
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产业链训练生长膨胀,学区房再贵也抢不到位,家长托关系买学位并在附近租房陪读,上完学校课程再添补习班,只要孩子有时间那就给安排上,时间宝贵,不能浪费。
由此可见,教育行业如此兴起全然是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渐攀升,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家长愿意砸钱,不仅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还能促进消费,提升国家经济运转水平,但时也要注意到行为过激必然造成畸形的结果,适可而止符合现实也非常重要。
这样的方式这对寒门学子来说太不友好了,远在山村的教育水平本身就没有城市的好,更别说什么补习班学区房了,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教育水平不一,高考分数却一样使得寒门学子心里有苦说不出。
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在此等学生看来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了。因此越是贫穷的家庭就越发在各方面走向贫瘠,头部效应由此在教育中也产生了。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永远是真命题,只是看个人如何理解
之所以出现高考不公的言论,不过是现在人们的知识观、教育观已经出现了问题偏颇,全然将分数成为了界定人生的准则,没有真正理解读书的意义在哪里。读书如果是为了分数那便白读了,即使上了北大清华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观念没有更正过来,依旧是浪费了这一个好的教育机会。
不过分关注“一考定终生”这一言论,作为学生能做的就是读好现在的书,360行,行行出状元,并不仅是教育能将你推向人生巅峰,只要自己有心处处是机会,知识改变命运永远是真命题,要深刻理会读书的本质和意义。
贫穷家庭的父母要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接受教育的条件
中国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是有钱人家就越觉得教育重要,越是穷人家就越觉得读书没用,读不进就不读了,反正穷供不起读书。
这种思想可以说完全错误,越是有这种思想穷人家的只会让家庭越来越贫穷罢了,如今教育的不公也是别人家好几代人共同的努力结果,自己家已经如此了还给孩子灌输此种思想,只会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因此,无论家庭条件如何,家长也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和条件,要坚信知识一定可以改变命运。
回归教育本质,倡导读书不是为了分数,而是成就个人价值
中国社会发展靠谁,靠的是中国的每一分子,无论贫穷富贵,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员,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社会依旧是缺了谁都可以,作为人才大国这点损失还是承担得起。
因此不要将自己看得过高更不要将自己过分看低,要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通过不断学习深入,认识自己的能力边界,以至于更好的施展才华,做出最适宜的贡献。
即使没有考上理想的分数也不要紧,只要你的价值体现出来,那就不辜负你这一生所读之书。更不再批评教育的不公,我们看到了只量当前片面的“果”,却不知曾经他人种下“因”时付出的艰辛,真正认识到读书的本质和意义才是值得去追求的。
结语:不管是出身在什么家庭的孩子,一定要记住,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永远都是真理,永远都要相信,并且为之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现状。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为何寒门难出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