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这样的事情应该让年轻的老师去做,我已经老了,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这样的话,似乎成了一些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的口头禅。学校中的一些苦差事,对于那些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而言,他们能推掉的,他们都会直接毫不留情地推掉。
一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就立马变得年老体弱?他们在评上高级职称之前,不是经常抢着去赛课、去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吗?之前,学校的苦活、脏活、累活他们不也能全部搞定吗?为何他们评上高级教师的职称,就立马全变了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情况?
每评上一个高级教师,可能就要少一名优秀教师。
对于已经评上高级教师的老师而言,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如同进入“保险箱”一般,高级职称已经有了,岗位设置的职级工资也是“有进无退”,当他们的职称已经达到“天花板”的时候,他们大多变得“明智”起来:学校中能不做的工作他们尽量不去触碰,并美名其曰“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但这种所谓的“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从来不包括多领取奖金或者工资的机会,而是专指干那些学校里没人干的义务活的机会。从这个层面上看,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学校每评上一个高级教师,很可能就少了一名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的优秀教师。
不评职称就吃大锅饭,评职称也没多大用处。
很多一线老师建议取消教师职称评选。但是不评职称吧,不少学校领导担心又会回到了“吃大锅饭”的时代,估计到时候出工不出力的老师也会如同过江之鲫一般;但是进行职称评选吧,貌似也没起到多大的作用,对于一直没指标评上更高一级职称的老师而言,他们往往会破罐子破摔,反正怎么努力都评不上职称,职业倦怠感油然而生;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一评上职称之后就年老力衰,体弱多病,如同林黛玉一般弱不禁风,彻底完成从“优秀教师”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华丽转身,职称评选的意义何在?
职称越高的老师,不一定会越优秀。
在教育领域,并非职称越高的老师就一定越优秀。这是因为,教师的优秀,并不单单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还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情怀、工作的积极性等方面。如果一名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棒,但这个老师如果并没有把多少心思花在教育教学上,那么学生遇到这种款式的老师,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朋友们,你们觉得教师职称评选能提高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吗?如何让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也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呢?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