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项向荣
教育部5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这个条例细化了民办学校招生权,和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大体相当,从制度上限制了无序的跨区域竞争性招生、掐尖招生等行为,避免招生中不公平竞争。
民办学校是这些年来教育界的热议话题。很多民办学校为了挑到好的生源以提高学校升学质量和名气,经常掐尖招生,给入学学生增加很多硬性指标。这些所谓的门槛苦了学生也给家长增添了很多负担,有些家长对民办学校趋之若鹜,甚至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也挤破脑袋上民办学校。
民办学校之所以有“名”,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其实力,而是得益于其“掐尖招生”。为了“掐尖”,民办学校又用高额的奖学金来吸引“尖子生”,“尖子生”多了,升学率自然水涨船高。但这个升学率其实和学校的实力并不一定挂钩,尖子生不管放到民办还是公办学校,并不耽误人家考上名校。
义务教育阶段就是要保证教育公平,不能将优秀的资源通过资本的力量集中到民办学校去,同时掐尖、跨区域竞争性招生的方式极大地扰乱了教育秩序,也变相刺激着从幼儿园开始泛滥的补课现象,造就着如同卢梭所说的“老态龙钟的儿童”和“既不丰满也不甜美”的早熟的果实。
因为“掐尖”教育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违反了教育自身不可随意颠覆的自然规律,表面上优质生源集中的环境看似给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刺激,但同时也带来心理压力过大和伤害。事实上只有在相对平衡的学业生态中,学生才可能获得最大的自我激励。学生应花更多的精力去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而非仅仅是为了升学进行压榨式的学习。
“掐尖”教育不仅破坏了教育生态,也破坏了不同学校之间良性竞争的教育环境,损伤了人人皆有享受公平教育的原则。确保教育公平的第一环节就在招生,应确保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在统一的招生原则下办学,确保每一个义务阶段的学生,无论是选择公办还是民办,都能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统一标尺下入学。
此次教育部出台的几道“紧箍咒”,要求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尤其是不能跨区域招生,只能在自己的学区范围招生,也不能掐尖了,切中了当下教育的痛点。遵守教育法规,尊重教育规律,呵护教育公平,是每一所民办学校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底线。学校之间要比拼的是真实力真水平,规范招生不掐尖,才能营造有序招生的氛围,才能公平展示学校的师资与管理水平,才能凸显学校真正实力。